物流信息化期待标准与平台的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而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仍处于第一阶段,少部分处于第二阶段,部分领头羊企业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信息化。应该说物流信息化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处于没有整合完的阶段,也就是说物流业还没有走完工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阶段。这时候信息化的需求很少,一旦物流业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信息化需求就会慢慢地显现出来。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数据对中国物流业信息化市场的总体规模作准确的估算,但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企业信息化采购量来预测这个市场的高速成长性。

据全国最大的快递企业之一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业本部副总裁王立顺对《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目前顺丰拥有员工超过6万人,顺丰给4万多的收派员配备了HHT(无线射频手持巴枪),每一个HHT的价格在6000元-9000元之间,仅HHT的采购金额就在2亿元-3亿元,尚不包括他们在IT领域的其他技术采购。而这个去年营业收入为62亿元的快递企业,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是营业收入的3%。算一算,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王立顺表示,未来几年顺丰的IT采购关注点将集中在识别技术、定位技术、分拣技术以及大数据量处理和交换技术。目前顺丰公司一年的数据量是全国订票系统数据量的10倍,所以如何能获得更好的安全性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因为需求巨大,所以国家在出台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把发展物流应用技术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据戴定一介绍,物流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了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信息化、政府监管信息化等三个层次。物流领域信息化涉及的技术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一是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了条形码、RFID、传感器、定位等数据采集技术,其多样化、稳定性、兼容性、成本等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二是移动通信技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环境各种各样,需要在移动的情况下动态识别监管。三是物流终端设备。未来物流终端将有可能向着3G手机方向发展,3G手机根据需求集成各种物流功能模块。四是平台技术,比如SOA、模块化等技术都是物流业比较关注的技术。

标准与平台是物流信息化关键

目前,物流资源小而散、运距长、成本高、效率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畅通、物流服务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众多企业。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中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有两大难题:一是中小企业多,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发展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物流行业信息化在中小企业难以推动。二是信息孤岛的问题,物流行业要和很多行业打交道,诸如海关、民航、铁道等等,如果条块分割、信息不共享,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就无法很好地推进。

不久前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强调:"要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把推进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戴定一认为,针对中国物流信息化中几个关键难题可以采取这样的推进方式:一是针对物流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化难以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政府投资的方式研制一些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费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让中小企业免费用,这样的好处是统一电子单证的标准。企业一旦用这个系统,大家便都是统一的标准,规则、格式、单证、传输共享不会有后顾之忧,还可以促进产业的标准化,加速中国物流产业集约化的进程。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正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这些平台的建设很难推进,但是如果这些平台有政府背景,又因各部门的条块与利益分割导致难以互联互通。所以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一个既不改变行政管理的职责与权力,又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的业务流程模式、商业模式和技术平台。

针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这个难题,记者采访了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市场总监刘秋美,她认为"松耦合"的构建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她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两家公司在某一市场是合作伙伴,而在另一市场却可能是竞争对手。所以底层IT基础结构要适应这样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要求:原有的业务关系互不影响,在建立新型业务关系时,不会对已有的业务关系造成影响,与一个业务合作伙伴相关的更改不会对其他合作伙伴造成影响,这是"松耦合"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IT公司意识到以免费或低价的方式去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只有中小企业发展起来,更大的信息化的需求市场才有可能形成。不久前金蝶公司和阿里巴巴都分别向市场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免费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也期待着更多的IT企业能够把免费的信息化方案推广到物流行业。

"两化"融合互动推动物流企业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物流产业也未能幸免,也许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预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将大幅下降。 但是有一批企业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见到记者时很兴奋地说,他们公司今年的IT投入将增加100%,原因是尽管他们传统的物流业务下降了20%—30%,但是他们却在新的物流业务上获得了大量的新订单。也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上游客户把关注力放在了核心业务上,于是物流外包成为他们新的选择,德利得刚刚签约了三家客户,每一个客户的物流外包订单都超过1000万元,针对这些物流需求,德利得必须要增加信息化的投入。另一个例子是来自海尔物流,今年,大量的家电产品将流向农村市场,运距长、成本高、效率低,成为面向农村市场的焦点问题,海尔物流通过信息系统和物流技术让其物流的"点"织成"网",通过严格的先进先出、条码库龄管理,加速产品的流速及账单精细化管理;通过TMS信息化订单系统,一方面提高效率及订单响应速度,减少订单传递等作业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按单预约备货等模式的创新,提高车辆周转效率,实现零库存、零停留。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去再造、创新出新业务模式与新商机的物流企业也对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戴定一认为,目前物流产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化的服务。除了高端服务器与大型网络外,目前国内IT厂商基本从服务器、网络到物流管理软件都可以提供。二是定制化、专业化、细分化服务。这也是未来物流服务发展的方向,振兴规划把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中,国家是希望用现代物流服务业去改造传统产业,所以对于想帮助物流发展的IT企业,也需要进入到汽车、钢铁等等行业中,做专业的钢铁物流、汽车物流、食品物流等解决方案。而这需要非常了解物流业的流程,目前了解各个专业物流业务流程的人才都在物流企业中,IT企业如何弥补这个短板,成为进入专业物流领域的关键。

物流企业的流程再造、服务创新必须与IT融合互动。恽绵认为:目前物流行业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专为大众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物流企业,比如快递公司,他们的需求是快而准;而另一类是为李宁服装、通用电器等企业服务的物流企业,由于上游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业务流程的多变性,导致了为之服务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也必须实时与之更好对接,这样的背景下,物流企业对IT企业的"依赖性"、"黏性"就更大了。所以恽绵提出了这样的思路,让IT企业与物流企业变成战略伙伴的关系,利益共享,捆在一起。

【声明】本文由 思谋案例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物流信息化期待标准与平台的形成.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1043.
思谋案例组的头像思谋案例组网站团队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