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汇事件”看农产品供应链的监督缺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猪肉供应链整体表现较为松散,呈现未经整合的自然状态,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分散的农户与相对集中的加工屠宰企业的衔接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是猪肉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政府及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猪肉产品的品牌化与更加成熟的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猪肉产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本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一般有两种类型:加工农产品供应链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涉及加工程度高的产品,而后者所涉及的产品从田间到零售系统的过程中,产品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共同的特点是产品容易腐烂变质。

猪肉产品供应链的特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复杂性。猪肉产品供应链涉及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涉及面广泛;农户作为生产者,数量众多且分散,增加了各环节协调的难度,致使供应链复杂而繁琐。第二,系统的不确定性。畜牧养殖业生产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可控性低,常常面临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多重打击;农民契约意识较淡漠;农产品进入壁垒较低,加剧了不稳定性。

缺乏执行力的企业+基地+农户的行业发展模式必然积弊难消

"双汇事件"的主角"瘦肉精"是从源头—生猪饲养—猪肉产品供应链进入到流通领域。作为业内的领先企业,双汇集团所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行业发展模式本身并无问题,关键在于企业对产业链的控制和供应方的管理,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障统一的标准化运营。

目前,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于实践中可操作性较高,被业内所广泛采用。因为这一组织形式既可利用广大农民养猪的优势,又可体现专业化生产的趋势,能够利用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管理等优势,带领养猪户从分散的自给性饲养转向有组织的商品性饲养。加入了基地的中介以后,使得原本分散的农户和强有力的企业之间有了联结的纽带和沟通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小农户和大企业之间差异过大的矛盾,因而也是目前龙头企业广泛采取的组织形式。

该模式一般以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基地,以基地带动养猪户,进行纵向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猪肉生产利益共同体。该模式中,企业居主导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屠宰加工企业,同时还是饲料、种猪供应者。基地一般由企业与畜牧兽医类服务机构或当地有一定实力的个人或团体组成,通过一定形式把众多的养殖户联系起来,如养猪协会、养猪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并且由企业统一供商品仔猪、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收购,养殖户必须接受上述服务。农户是这一模式的执行者,主要负责生猪饲养。

在当前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当中,执行力的缺失,使有关质量和安全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也就很难杜绝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使自己的猪肉更容易被企业收购。

诸如"双汇"这样的知名上市公司,通过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并不奇怪,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文档也必然齐备,但在规章制度健全的情况下,执行力的缺失使一切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重要支撑,在于产业链的控制与标准化管理的执行,也就是统一供仔猪、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收购。瘦肉精一般从生猪养殖环节流入,如果能够从产业链各环节发现、抑制,也就能够避免类似信任危机对企业品牌的伤害。

监督管理失位致使企业的管理漏洞长期未被发现

企业疏于管理,抑或甚至放任自流固然值得谴责,但在猪肉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监督之下,双汇瘦肉精居然"逍遥"多年直到今天才暴露出来,更是值得有关监督部门深思。如果饲养者在猪饲料中添加了瘦肉精,那么猪肉的源头也就受到了污染,猪肉供应链涉及的环节众多,管理的部门复杂,任何一个部门的疏忽就会使得瘦肉精猪肉沿着供应链一直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从食用瘦肉精到最后变成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涉及多个部门。猪肉产品供应链涉及的环节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猪肉的品质。瘦肉精是典型的生猪饲养环节出现的问题,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管部门有管理职能缺失的情况,都将造成最终猪肉制品的瘦肉精残留而对消费者造成影响。

国外社会化规模生产经验值得借鉴,国内产业投资规模不足

技术与资本投入上的差距,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差异之一。其一,发达国家以集约化规模养殖为主,养猪场数量逐步减少;除中国以外的世界生猪生产大国,如美国、荷兰、丹麦、加拿大等均以集约化规模养殖为主。其二,在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投入逐年加大,投资生态养殖的模式得到推广应用。生猪饲养会产生大量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气味和噪音等污染,这些都是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污染程度日趋突出,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料,形成农牧结合的良性物质循环。其三,发达国家饲养技术先进。发达国家在养猪技术上大力投入,通过专门的研发资金的投入改善生猪的饲养效率,培育优良品种。

健全的保障体系和监管机制,为国外猪肉产品供应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猪肉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众多,需要不同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系统不仅涉及政府的法规与行政管理、生产经营者的自律,还有以行业组织为主的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最为关键是供应链各环节如仔猪、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供应者、养猪者、屠宰加工者、运输者和销售者之间合作关系以及激励、监督、约束、协调机制的建立,本质上这是一种以质量认证和跟踪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因而在中国猪肉供应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环节都应该以保障社会食品安全为目标,增进各环节间的协调、监督与发展,为国内猪肉产品供应链投资提供保障。

以供应链投资突破土地、资金瓶颈,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双汇"瘦肉精事件"反映出,大型企业的管理问题固然需要解决,而供应链上游存在的众多共性问题,更是需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逐步实现规模化、正规化管理。由于整体规模化程度低以及传统的饲养方式,中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这与人们对猪肉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形成了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猪肉产品供应链上游的投资应该被广泛关注,只有解决了农户和企业在土地、资金等资本投入缺口的问题,才能使各方利益代表者逐渐回归到猪肉产品供应链的安全常态上来。

猪肉产品供应链投资的收益体现在多个方面。规模化养殖虽然存在缺陷,如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生产过程要求严格,环境集中污染问题等。但规模化养殖对于猪肉产品供应链安全体系和产业长期发展无疑有诸多好处。其一,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提高生产效率。其二,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其三,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其四,较大程度发挥生猪的生长性能,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畜产品出口。其五,促进饲料工业产品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投资猪肉产品供应链不仅能够保证优质的经济回报,同时还具备相当的社会效益,能够促进产业的良性、长期发展。

【声明】本文由 思谋案例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从“双汇事件”看农产品供应链的监督缺失.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1064.
思谋案例组的头像思谋案例组网站团队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