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发展视野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智慧物流”被炒得很热。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大学都制定了发展规划或列入研究重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确立“智慧物流”的全球与公共视野

2008年11月,在美国纽约市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奥巴马宣布“智慧地球”是美国的国家战略。从此以后,“智慧地球”、“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成了全世界炒作的热点,为此展开了一场信息化技术大战,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成为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所谓“智慧”,就是用信息技术使装备与控制智能化,代替人又高于人,从而改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运作模式,达到提高效率与效益的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流通、全球消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使现代物流业成为一种朝阳产业,“智慧物流”也就摆上了议事日程。但讲“智慧物流”必须有两个视野,一个叫全球视野,一个叫公共视野。所谓全球视野,就是说,世界是平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的全世界流动,“智慧物流”成了全世界的共同目标,所以一定要把“智慧物流”放进全世界去观察、去研究,“智慧物流”只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子系统而已。所谓公共视野,就是说,“智慧物流”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不是单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能实施的,企业“智慧物流”的运用,只是公共“智慧物流”的体现而已,所以,“智慧物流”不可能靠企业单打独斗,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恶习,树立全国、全行业一盘棋的思想。

把“智慧物流”融入“智慧城市”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21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17个。最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发布的《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明确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为什么物流规划都布局到城市?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全球的城市化率超过60%,中国2012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2.6%。

“智慧城市”已成了全世界的行动。中国的大中城市都已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90个,将投入900亿进行积极探索。北京市已制定“智能北京行动纲领”,提出智能交通、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家庭、电子商务等为主攻目标。“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利用信息技术把城市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人的各种信息加以汇集、分析、决策,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与居民生活的智能化,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困难不完全是信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要改变人们的理念,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

“智慧城市”对一个城市来讲,应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城市的生产与建设,城市居民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物流。物流市场不规范,物流运作不集约,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交通运输拥堵,生活质量下降。所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把城市配送列为9大工程之一,2013年2月,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2012年,商务部、财政部在全国9个城市启动了现代物流技术运用与共同配送试点,2013年又增加了15个城市。

“智慧物流”在“智慧城市”的运作中应有三个突破,一是交通管理,二是共同配送,三是运输装备。

“智慧物流”要夯实技术基础

离开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谈不上“智慧物流”,所以,信息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是最关键的。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专门列了一个“物流科技攻关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提出要发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球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技术,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这就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夯实了基础。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研发,信息产品消费,特别是完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智慧物流”工程的要求。

“智慧物流”离不开大数据

最早提出“大数据”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该公司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与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英国经济学家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由于大数据的巨大影响力,对数据的采集和整合能力,对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精确、快速反应能力与行动能力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联合国2012年发布了大数据政务白皮书,美国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认定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是“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对于企业来说,海量电子数据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IBM认为“数据将成为一个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智慧物流”离不开大数据,这里我想举菜鸟的例子。按照社会分工的原理,阿里巴巴是一个商贸平台服务商,平台上主要运作的是商流,这就是淘宝网、天猫的职能。在中国,市场体系发育是极不平衡的,商品市场发达,但要素市场不发达。马云要搞电子商务,必然碰到的难题不仅有商流,还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社会化分工、专业化运作是最理想的模式,这就是供应链协作。现在阿里巴巴找不到理想合作方,只能自己救自己,这是逼出来的,但马云也的确抓住了一个机遇,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壮大自己。为什么马云敢于集结三千亿元来打造物流智能骨干网,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阿里巴巴已有了一个大数据的坚实基础。从2003年开始,他们成立了数据分析部门,即“商业智能部”,后来又推出了大数据产品“数据魔方”与“聚石塔”。显然,正是阿里巴巴坚实的数据资源,使得整合顾客消费习惯与货物区域分布情况,并在分析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络系统成为可能。我认为,菜鸟能否成功,关键不在资金、技术,而在如何把供应商、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金融企业、消费者的各种数据全方位、透明化地加以整合、分析、判断,变成产品,变成行动方略。

“智慧物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我们过去一直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绩。但到现在,应当强调两点:第一,物流业不仅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同样要与农业、建筑业、流通业联动发展。第二,提联动发展已经不足,而应当提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建筑企业、农业公司都应当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竞争力外包。中国目前许多实业仍然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社会化程度不高,所以,形成了物流需求不足,特别是增值物流服务不足的局面。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所有实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杀手锏,所以,“智慧物流”一定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通过信息技术,实施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运作,使市场、行业、企业、个人联结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智能化生活。

【声明】本文由 思谋新闻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智慧物流的发展视野.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1602.
思谋新闻组的头像思谋新闻组网站团队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