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与冷链物流模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七区二十三带”农业产业化空间布局。在农业产业化空间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北粮南运”及“中粮西运”、“西杂东运”的现代流通格局。

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

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主要有7种类型,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随需应变的发展。

一是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加工企业通过整合上游种植户、下游批发、零售企业,并借助学研机构、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优势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施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相关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就利润分配、统一管理、风险共担等方面内容达成一致。在运作的工程中,加工企业整合生产与销售信息,提供给农户及销售商,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实现各个环节的协同。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主要采取这种模式,伊利、蒙牛就是加工企业的代表。

二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它连接上游分散的农户或生产基地和下游的超市、次级批发商及消费者,协调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使其形成一个关系密集的网链结构。

三是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超市作为零售商的代表,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多在连锁超市销售,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占总消费的80%,以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零售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领导和管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向上游延伸形成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系统。向下游延伸使其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复杂变化的市场需求,使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无缝衔接。

四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桥梁,分别与供应链中的各成员(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使得整条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畅通无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为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效益。

五是以外贸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外贸企业接收国外订单,指导国内农户生产,收集国外需求信息,反馈给国内农户,是连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桥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是指以合作组织为主导的“农户(或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所形成的供应链。它上联农户/公司,下联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横向与农资农具生产商等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七是创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如“五里明模式”: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信托+政府+科技”为核心的农业供应链。将信托元素引入,让农民手中最具价值的土地成为可抵押的资产,解决了当前金融机构为农村贷款缺乏有效抵押品这一难题。再比如网络卖菜模式。由于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网上买菜不但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比超市便宜20%,受到市民追捧。

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首先,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不包括木材)分别为17.4663亿吨、18.84亿吨、19.23亿吨,其中生鲜产品达10多亿吨;我国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大国。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其中,出口632.9亿美元,同比增4.2%;进口1124.8亿美元,同比增18.6%。

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有13.54亿人口,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境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农产品是城乡居民、旅游来客的基本消费品,每年生产的19.23亿吨农产品大部分都用于消费,少量进行轮换储备,因此我国又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仅仅以北京这个消费类城市而论,农产品自给率较低,2012年北京拥有2069.3万常住人口,有23100万全国来客、有500多万境外游客、5万外国商务人员,合计为25674.3万人(次),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量。

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快。自1995年以来,中国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2015年计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200个。

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量将越来越大。2012年我国19.23亿吨的农产品,1757.7亿美元的进出额,13.54亿人的消费人口,2.44万亿元农产品物流额,其中冷链量和冷链额增长空间较大。没有一个人的消费与冷链无关,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易腐食品消费支出达4818元,同比增长为16%,随着我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占的比例还会提高。

其次,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中国仓储业协会冷库分会最新资料,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7111万立方米,2000万吨,增长7.94%,其中近几年来新增冷库824座,新增库容340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提出,2010年~2015年,规划提出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到2015年,争取全社会新增冷藏运输车4万辆,大幅提升冷链运输能力。据此计算,到2015年我国冷藏运输车辆将达到6万辆,是现有总量的三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1%。

此举预计市场拉动约2000亿元资金投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国内冷链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约在15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00亿元。

第三,冷链运输网络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重点加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建设。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贯穿全国的“绿色通道”框架,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道以及低成本的运输网络,加快了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ETC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运输速度提高。

第四, 冷链科技日趋多样化。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 A C C P ( 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 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逐渐向储藏、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第五,冷链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从冷链库的类型分类:有产地冷库储备型。如山东烟台60%的水果送入冷库,山东梄霞市许多农户把苹果存放在冷库内,在市场供给较少时销售;产地生产配套型。它是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的冷链库,如双汇、众品等大型企业;港口冷链物流中心型;销地市场配套型;批发市场区域配套型;销地配送型;干线运输型。

从冷链“链主”角度分类:有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大型加工企业主导的自营冷链物流运作模式;“3PL”(第3方物流)型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目前我国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超对接”政策支持,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第六,第三方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产业链迅速兴起,进一步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不断涌现。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最后,冷链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从法律来说:20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从法规来说: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200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年商务部等发布《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见》、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商务部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鲜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2013年国务院《关于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

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发展趋势规范化趋势。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具体将逐渐做到如下方面:

“ 三P ” , 即农产品原料的品质(Produce)、处理工艺(Processing)、货物包装(Package)。要求原料品质好,处理工艺质量高,包装符合货物的特性,这是农产品在进入冷链时的“早期质量”。“三C”。在整个加工与流通过程中, 对农产品的爱护( C a r e ) , 保持清洁卫生(Clean)的条件,以及低温(Cool)的环境。这是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T”。即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容许变质量(或耐藏性)(Tolerance)。该理论表明:大多数冷冻食品的品质稳定是随着食品温度的降低而呈指数关系增大;冻结食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时间和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积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但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 三Q ” 。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 Q u a n t i t y ) 协调、设备的质量(Quality)以及快速的(Quick)作业组织能力。例如,冷链中各环节的温度标准若不统一,则会导致食品品质极大地下降。这是因为在常温中暴露1小时的食品,其质量损失可能相当于在-20℃下贮存半年的质量损失量。因此,对冷链各接口的管理与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3M”。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 M e t h o d s ) 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使用的贮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符合农产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 1 0 R ” 。即在冷链全过程中要保持Right material(正确的物品)、Right Amount(正确的数量)、Rights e q u e n c e ( 正确的顺序) 、R i g h tOrientation(正确的取向)、Right Time(正确的时间)、Right Temperature(正确的温度)、Right condition(正确的条件)、Right cost(恰当的成本)、R i g h t P l a c e ( 恰当的地点) 、R i g h tCustomer(恰当的顾客)。

“六化”趋势

一体化。即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实现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一体化。

链条化。即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分级预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信息化。要实现物流接口的无缝化对接,必须依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先进的无缝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这样的一个系统建立,有大量的数据要收集,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要投入,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规模化。即指农产品冷链的规模化,包括自营的规模化和第三方冷链的规模化,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益。

网络化。网络化这里指的是“三网融合”的趋势,如宽带信息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的融合趋势,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化趋势,便利生产、流通、消费。

高效化。这里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种效益,其核心是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满足,以及供货商(生产者效应)的满足。

智能方向发展趋势。智能农产品冷链是指将物联网的标识技术、识别技术、传输技术、应用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过程,具体包括在特定温度、湿度条件下的7个方面:

农产品标识更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品一标”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农产品逐渐要求有相应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电子标签植入产品体,增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可交换产品。

农产品交易更智能。随着信息科技应用,在“三现交易”(现金、现场、现货)基础上的电子交易成为发展趋势,如网上农店、“电子菜箱”、以及大宗商品网上交易使交易更加智能化,从而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

农产品支付更智能。随着多种智能交易方式出现,如各种卡机支付、网上支“七区”即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以及甘肃新疆主产区;“二十三带”即西南和东北的小麦产业带,西南和东南的玉米产业带,南方的高蛋白及菜用大豆产业带,北方的油菜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的马铃薯产业带,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的甘蔗产业带,海南、云南和广东的天然橡胶产业带,海南的热带农产品产业带,沿海的生猪产业带,西北的肉牛、肉羊产业带,京津沪郊区和西北的奶牛产业带,黄渤海的水产品产业带等。

TIPS付、移动支付、其他支付(如电话支付、自动取款机支付、电视支付、线下支付等)出现,使结算更加迅捷、安全。

农产品“物配”更智能。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种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过程,智能冷库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冷链入库管理、库内温度、湿度、环境管理、出库自动化、以及产品在途冷链运送管理。

农产品交易环境更智能。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交易环境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使之更加适应农产品的生理性特点,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产品消费更智能。一些农产品消费在特定的消费环境内运行,如在智能商店、智能餐厅等消费的趋势。

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更智能。即农产品会逆向物流。

总之,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 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文 / 洪涛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
【声明】本文由 思谋科普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农产品供应链与冷链物流模式发展.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1771.
思谋科普组的头像思谋科普组网站团队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