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市场竞争已由原来的有形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无形的文化、技术和品牌的竞争,由同行业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由一系列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关系不再仅仅追求转嫁成本和费用而获利,而趋于进一步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如何有效地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会成为企业发展自身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中,基本形成了几个重要的专题领域: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需求、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维持等。本文主要从这几个专题就国内外研究学者做出的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简要评价以往研究的不足和缺陷,并对未来可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概念界定
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仍众说纷纭。Rackham(1996)等指出,当双方同意改变个别的经营方式,一起控制企业体系的某个部分并共享利益,便形成了伙伴关系。Maloni(1997)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是: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有些学者也从战略的角度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定义,如Baker(2002)认为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长期亲密的供应商关系,当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时,各方面能够通过调节达成一致。
国内学者也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马士华(2000) 等人将供应链合作关系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或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孙文力(2010)等人认为,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张莹(2011)认为,可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理解为一种组织与组织间的合作意愿,一种类似于人与人之间为达到共同的目的所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并依靠契约等手段维系。
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定义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在长期内形成的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的协调关系。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需求及其可行性分析
虽然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在供应链上整体的竞争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建立这种合作关系。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且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一把双刃剑,Caballero 等(1990)提出: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前,应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检验是否真的需要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必须首先评估与传统的供应过程相比,合作伙伴关系潜在的风险和利益。而胡万蓉(2005)从企业外部环境出发,认为企业在实施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前,要进行竞争环境分析,其中外部分析能揭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从而可以使管理者在考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利用机会,回避和减少威胁。但是,对于如何将这种竞争环境分析与决定是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相联系,从而提供需求分析机制,学者们并没有进行详细探讨。有关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评价选择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评价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得以运行的基础。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马新安等(2000)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确认过程总结为4 个阶段:合作伙伴的粗筛选;合作伙伴的细筛选;合作伙伴的精炼和确认;合作伙伴的跟踪评价。魏斐翡(2008) 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评价选择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成立评价小组、确定合作伙伴选择的目的、制定合作伙伴评价选择指标体系、评价合作伙伴、选择以及确定合适的合作伙伴。基于此,我们可以总结发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评价选择过程中,主要会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及选择方法。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标准。在面临为数众多的潜在合作伙伴时,企业不可能对每一个合作企业都能清晰、快速地掌握其潜在实力。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这些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能保证企业选择到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Caddick 等(1987)提出的评估准则有品质、生产计划与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过去的整体绩效历史、采购项目及价格等评估指标。Weber 等(1996)在Dickson 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自1967年至1990 年供应商选择领域出现的74篇文献,认为质量、交付和价格是选择供应商的最重要的准则。马丽娟(2002)提出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有9 个评价指标组成: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地理位置、技术水平、供应能力、经济效益、交货情况及市场影响度。綦振法等(2002)提出了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的6 个维度:①持续时间;②交互联系频率;③多样性;④互补性;⑤合作关系的促进;⑥企业文化。为了有效地评价、选择供应商,在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和灵活可操作性原则的指导下,谢君等(2005)架构性地构建了3 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次是目标层,包含四个方面(企业绩效、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企业环境);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具体因素,建立在指标体系的第二层,再对相关的细分因素建立在第三层。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关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比较多,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大类。张娟等(2008)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发现,定性的方法主要有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由于定性的方法主要靠经验,因此主观因素比较多,所以更多采用的是定量的方法。Weber(1991)曾综述过74 篇供应商选择文献,把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方法归为4 类:线性加权方法、层次分析法、数学规划方法和统计/概率方法。现在发展的定量方法有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陈静杰等,2002)、遗传算法(马祖军,2003)等。但是,按照目前研究的趋势来看,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方法越来越倾向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例如,模糊评价法(梁浩等,2001),还有一种接近人类思维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徐晓燕,2002)。
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这里所讲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属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在经过需求分析、合作伙伴评价标准建立以及合作伙伴选择等一系列步骤后,正式建立伙伴关系。如,张鹏(2005)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流程,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准、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Caballero(1990)提出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实施步骤:1、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检验是否真的需要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必须首先评估与传统的供应过程相比,合作伙伴关系潜在的风险和收益;2、确定挑选合作伙伴的准则,评估潜在的候选企业;3、正式建立伙伴关系。一旦某个伙伴被挑选后,就要开始真正地建立正式的关系,包括所有的合作伙伴对企业的需要要有完整的认识;4、维持和精炼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增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或解除与某些伙伴的关系。
从这些文献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只是笼统的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当作构建流程里的一部分,没有详细分析如何正式建立这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孙文力(2010)认为虽然多数企业对采购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开始重视,但对供应链合作关系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模式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本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哪部分,以及当前抓的重点是什么,还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状态。一些企业把供应链只当成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物流移动,是一种连接,并没有当成一种战略关系与增值过程,并没有认识到是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网联结构,而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短联结构。而这个网络的复杂性给系统的建立带来了困难。
五、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
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因此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护合作伙伴关系。甘小冰(2004) 总结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维护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一是要发挥好主导企业的作用;二是注重自身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三是解决企业文化差异问题;四是树立全局观念;五是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六是采取激励措施;七是树立供应链信心。谢君(2005)则认为,维持和精炼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增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或者解除与某些企业的合作关系。王红梅(2011)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他们以信息作为载体进行沟通,信息沟通的顺畅性是合作成功运行的保证。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可以优化维护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张波(2007)等人提出,从两方面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1、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机制。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施并行工程。2、合作伙伴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陈铁建(2007)从维护与改善两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一是健全信任机制,巩固合作基础;二是健全信息沟通渠道,消除合作障碍;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合作积极性。
六、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的不足
(一)停留理论层面,未与实际相结合。虽然现在的文献在如何进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方面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与现在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相衔接,未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忽视基础、核心理论的分析。虽然很多文献对整个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过程都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企业是否需要进行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这种基础问题,以及企业如何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核心问题并未进行过详细的分析,从而并未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研究未成体系。很多有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研究还很松散,未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来详述如何进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
(四)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还只停留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对于其他类型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并未有过多涉及。
七、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的新方向
首先,我们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需求及其可行性分析这一方向进行研究。因为现有文献很少对企业是否需要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能否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但这也是我们在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前又不得不思考的基本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就如何正式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探讨。如:建立什么模式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本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哪部分,以及当前抓的重点是什么,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最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化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供应链管理正在向着绿色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应成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及热点课题。
作者: 冯志玉(南京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Baker,G.,Gibbons,R.,& Murphy,K.J.2002.Relational contracts in strategicalliances.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Harvard University,MIT,and Universityof Southern California.
[2]Caballero,R.J.,& Lyons,R.K.1990.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economies in Europeanindustry.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4.4.
[3]Caddick,J.,& Dale,B.1987.The determinationof purchasing objectives andstrategies:some key influence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17.3.
[4]Lambert,D.M.,Knemeyer,A.M.,&Gardner,J.T.2004.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model vali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5.2.
[5]Maloni,M.J.,& Benton,W.1997.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opportunitiesfor operations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of Operational Research,101.3.
[6]Rackham,N.,Friedman,L.G.,&Ruff,R.1996.Getting partnering right:How market leaders are creating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Mc-Graw-Hill New York.
[7]陈静杰,王扶东,朱云龙,薛劲松.基于群决策的供应链伙伴选择与评价过程.2002.
[8]陈铁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7.2.
[9]甘小冰.供应链中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4.5.
[10]胡万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J].市场周刊,2005.2.
[11]梁浩,吴洲.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伙伴企业选择中的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4.
[12]马丽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问题初探.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7.
[13]马士华.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影响.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1.[14]马新安,张列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4.
[15]马祖军.基于遗传算法的供应链联盟伙伴选择.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9.
[16]綦振法,徐福缘.供应链中供应商评价模型的构建及优化选择.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2.1.
[17]孙文力,王进冬.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商场现代化,2010.
[18]王红梅.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浅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6.
[19]魏斐翡.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策略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20]谢君,胡容兵.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综述.价值工程,2005.1.
[21]徐晓燕.制造型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问题及方法研究.2002.4.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