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2005-2014年国内旅游供应链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其中,旅游供应链的概念内涵、结构演进、核心企业演变、协调管理、旅游者核心论、可靠性评价、游客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而旅游供应链的需求预测、道德约束、供应链柔性、风险性等方面的文献则不多见。身处网络信息时代,未来还应该在智慧旅游、出境旅游、产业融合、目的地政府和居民的作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作者】 宋露露; 袁国宏;【机构】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引言
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制造业中的物料计划和物流运输。旅游产品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单个旅游企业无法提供完全的产品,这就促成了旅游供应链(TSC)的形成和发展。1975 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中指出旅游产业分销渠道本质上就是一种旅游供应链。2 0 世纪8 0 年代旅游供应链才受到理论和实业界的关注,之后实践需求的迫切和理论供给的短缺使得旅游供应链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旅游运营商倡议会(TOI)于2000 年3 月在德国柏林成立,TOI 还建立了供应链研究所(SCWG )。
国内对旅游供应链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落后于国外,这既是不足,更是机会。21 世纪以来,旅游“六大要素”的研究已较为完备,但要素整合研究欠缺,亟需旅游供应链的指导和实践。笔者于2014 年10 月28 日在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旅游”并含“供应链”为篇名检索词,共检索到各类文献200 篇,其中各年份的篇数如表1 所示,可见国内对旅游供应链的研究曾逐渐兴起的态势,但研究总量不多。
旅游供应链概述
旅游供应链的概念尚未统一,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供应链由所有向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直接和间接的供应商所组成,而狭义的旅游供应链不包括间接供应商(杨晶,2009)。笔者考查旅游供应链、旅游服务供应链、旅游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发现三者的内涵无甚差别,遂统一用旅游供应链表示,暂定旅游供应链为:以游客需求为核心,而将各种公共的、商业的、实体的、网络的旅游组织和企业,以及政府和目的地居民联结在一起,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组合型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型网络集合体。
旅游供应链包含四个部分:核心要素、支持要素、组织要素和管理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指旅游吸引物和游客;支持要素指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组织要素指旅行社和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管理要素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刘浩,2011)。某种程度上而言,旅游供应链是供应链原理在旅游行业的具体应用,但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征(郭海玲等,2011),如表2 所示。
旅游供应链运作
(一)驱动机制
部分学者对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顾客价值、利润驱使、环境需求(王圣广等,1 9 9 9 ;刘余庆,2006)。但一般只局限于现象的解释,缺乏内在机理的深度分析。
(二)结构演进
内部异质性和外部不确定性驱使旅游供应链结构不断演进(杨颖等,2010)。直线型旅游供应链结构,将旅游供应链视为一条由旅游供应商、运营商、代理商和游客组成的链条。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结构,可使人一目了然地确定各主体的相对位置,但忽视了不同层次主体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信息反馈过程。
网络型旅游供应链结构,考虑了更多的供应链主体,将旅游供应商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供应商和间接供应商;表征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跨层次流动;着重突出了与产品和服务流方向相反的信息流(王克稳、徐会奇,2012)。
复杂网络型旅游供应链结构,被当前学者普遍认可。旅游网络中间商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开展虚拟运作;游客比较和购买方便;资金流依托网络平台直接完成;价值增值和让渡能力显著提高(舒波,2010;郑四渭、方芳,2014)。
智慧型旅游供应链结构,由郭伟等(2014)首创性地提出。资金流、信息流在智慧旅游平台的强处理能力下即时实现;政府对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有效监控;目的地居民参与到旅游规划和开发;游客投诉、建议、评论渠道更加多样、高效;各节点联系更加紧密;供应链整体集成效应更显著。
(三)核心企业演变
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该观点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李万立。现阶段也有学者因旅行社在出境游中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坚持此观点。但目前我国旅行社呈现出小而分散的局面,且由于旅行社的中间障碍作用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可见,以旅行社为核心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未来旅行社除非抓住机遇,有突破性创新,否则很难保持核心优势。
以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因景区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与游客面对面接触;注重可持续发展(路科,2006)。但弊端是:首先,景区必须有吸引力(徐虹、周晓丽,2009);其次,旅游业涉及企业广,根据每位游客需求进行资源整合不现实;再次,游客逗留时间短暂,加之与客源市场的距离,决定了景区无法及时获悉需求变化,也就难以对其他成员进行激励。
以旅游网络中间商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这些网络中间商分代理、直销和平台三种模式(郭海玲等,2011),不但可以提供住宿、交通、餐饮信息,还可提供团购低价。劣势是: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量虚假信息存在,加上信息更新不及时,增加了游客的搜寻成本和风险,甚至可能出现不法企业出卖游客私人信息。
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高昂的代理中介费促使去中介化策略呈加快发展的趋势。冯珍应用进化博弈理论,构建出以公益化属性为主的智慧旅游供应链进化稳定模型(冯珍、王程,2014)。优势是:将政府和目的地居民纳入应用对象,监管更加便捷;建立评分激励机制;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专业知识与新兴技术结合,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性旅游产品,降低搜索成本。
官志华(2004)认为核心企业将由居于供应链中间部位的企业逐渐向距离消费者最近或者较近的企业演变。但是徐虹等(2012)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究竟哪一个会成为核心企业,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所掌握的资源。旅游供应链的健康运营是一种动态平衡且不断修复更新的过程,因此没有绝对的核心企业,只有最适合的核心企业。
旅游供应链管理
(一)协调管理
学者们热衷于研究旅行社与其他节点成员的协调关系,如旅行社与景区、旅行社与酒店、旅行社与交通运输部门、旅行社与游客、旅行社与导游、旅行社与整体供应商、组团社与地接社,还有的研究酒店与交通运输部门、酒店与景区、景区与散客、供应商与中间商。用到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有:纳什均衡、委托代理理论、斯坦格博弈、算例分析、数值仿真、模糊聚类等。涉及到的内容有:渠道权力、淡旺季、价格折扣、最优订购数量、最大利润等。但通病在于:都是基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协调,没有从整体进行把握,偏重微观数量计算,缺乏宏观思考;只有少部分涉及多阶段博弈,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效应;维度单一,视角孤立,策略过于笼统,协调机制有待细化;模型设计过于理想化,经不起实践检验。
(二)旅游者核心论
近年来,学者们对旅游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游客经历了从被动接受者到合作创造者再到真正主导者的转变。旅游供应链的研究要突破以往的二元分析范式(徐虹等,2011),并且要将游客作为供应链的主体而非环境变量来对待(吕兴洋等,2010)。可惜的是,学者们始终没有摆脱反应型或者推动型的思维定势。
(三)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不准确会给游客体验和企业利润造成严重损失,如九寨沟景区2013 年“十一黄金周”的游客“爆棚”和2014 年同时期的“大萧条”。旅游需求预测多基于统计方法,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石园构建了提前期需求预测更新模型。王玖河等(2013)从计划、预测、供需平衡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将对景区、政府的安全预警和紧急调度大有裨益。
(四)可持续旅游
旅游业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环境污染、文化异化、赌博卖淫等消极影响,但可持续旅游供应链的研究成果较少且质量不高,并且多是从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等环境主题间接进行研究,处于静态的以基本内涵为主的浅表研究阶段,旅游供应链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处于空白。
(五)道德约束
还有一些学者对旅游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伦理、信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尝试从道德精神层面规范企业的行为(潘晓东等,2011)。
旅游供应链评价
(一)可靠性评价
供应链可靠性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验指标度量法,即订单满足率、配送绩效以及订单履行度三个指标,此法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但也因仅凭经验得出而显得粗糙;另一类是工程理论度量法,是将可靠性工程理论与供应链结合,此法还须考虑各节点间的联系,更加科学缜密。旅游供应链可靠性评价的文献分两类,一类倾向于用协调可靠性、关系可靠性、结构可靠性和组织可靠性来评价;另一类则倾向于用核心企业竞争力、运作质量、柔性三个维度来衡量。
(二)游客满意度
满意度的评估分三个方面:基本因素、性能因素和感情因素。基本因素与性能因素侧重旅游产品的质量,而感情因素侧重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度的定义、影响因素、测评及实证研究方面。其中评价研究可以基于游客期望与满意度的回归分析法,或者基于旅游供应链的绩效评估法。黄晶等(2010)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从旅游供应链角度识别出了游客满意度的7 个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普遍认为服务质量影响游客满意度,但显然两者是不能完全对等的。对服务质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价格、技术手段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性,而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更大的因素却是服务的及时性、补救措施和人文环境。提供者关注的是“高质量”的产品,而游客关注的是“高满意度”的产品。陈扬乐等(2010)则认为,用“满意度”作评价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旅游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努力使游客产生“幸福感”才是旅游供应链发展的目的。这一争议还有待商榷。
(三)供应链柔性
构建柔性旅游供应链是应对“散客化”浪潮的不二选择(王细芳、陶婷芳,2012)。伍春等(2007)最早将旅游供应链柔性定义为旅游供应链面对市场变化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灵活性。笔者暂定旅游供应链柔性为:旅游企业通过灵活的供应链结构和流程,及时感知并有效反应游客变动需求的能力。学者多从时间柔性、产品柔性和价格柔性三个角度来衡量供应链柔性(罗燕春、卢琳,2013)。敏捷供应链与柔性供应链表达的诉求基本一致,只是前者更注重速度性,后者更注重灵活性。
(四)服务质量
这方面研究多基于单个环节,缺乏多阶段分析。匡翼云将旅游供应链质量因子分为硬件因子和软件因子两大类。林红梅利用Meta 图设计供应链服务能力选择模型。杨树等(2009)采用自回归滞后模型研究了寡头市场下,旅行社的最优服务质量决策,不足在于决策维度和市场情况单一,若能采用更加接近现实的函数形式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会更好。
(五)风险性
学者大多仅对旅游供应链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类,有的还给出了防范策略,而关于风险的预测、度量和控制则无人涉足。如张璐等(2012)将风险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郭凌等(2013)将风险分为产品风险、委托代理风险、需求突变风险三类,并提出了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防范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
旅游供应链属于比较前沿的课题,还有很多方向值得深入研究:深度挖掘旅游供应链的促进机理、竞合方式、顾客价值的实现形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研究方法的创新,模型的实用化;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共享的自愿性和安全性的实现;主动开发出新的旅游需求,实现高新技术与旅游服务的对接;供应链融资、收益和利润分配问题,以及实际社会福利变化的跟踪对比;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供应链管理问题;目的地政府和居民的作用,这是旅游供应链的特殊性,必须加以考虑;据国家旅游产业规划,2020 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出境旅游的人次数和消费额均居世界第一,出境和入境旅游供应链管理问题迫在眉睫;TOI 成立后,旅游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旅游供应链管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作用机理是什么有待研究;抛开单纯运营层面的分析,转而从战略的角度,研究旅游供应链与现代服务业(如物流、金融、文化创意、会展、信息服务业、咨询业)的产业融合问题。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旅游供应链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