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研究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过程研究的文献较少。现有的文献比较零散、不系统,有关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主要从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要素、传导机理及传导模式三个方面做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 李惠敏; 谢微;【机构】 长春财经学院

0 引言

以往,关于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供应链风险的类型、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供应链风险的预警机制等几个方面。而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载体、机理和模式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尤其是定量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2009 年底,丰田的“召回门”事件,使得丰田公司深陷危机,同时,牵连到与其关联的供应商和销售商;2000 年初,芯片供应商菲利浦公司的半导体工厂发生了一场大火,使全球手机芯片的供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时“爱立信”和“诺基亚”两家公司受的影响最大,“诺基亚”及时察觉到芯片不足会对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火灾当天,就派出采购员,有效采取了控制措施,保证了芯片的供应;而“爱立信”没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市场份额迅速下滑,损失了23.4亿元的订单。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把握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载体及过程,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规避风险。所以,对供应链风险传导的机理、传导过程及传导模式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对于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研究正出于初级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风险传导的研究,主要侧重金融风险和危机等方面的研究,而关于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学者们则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要素、供应链风险传导的机理、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过程、供应链风险传导的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1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理论研究

1.1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要素

对供应链风险传导要素的准确认知,有助于深入了解各影响因素在供应链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进而,有助于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但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对于供应链传导要素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张剑光(2011) 在供应链风险传导要素及过程研究中,提出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要素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动态要素和静态要素两大要素。其中,动态要素包括风险流、风险属性的变化和风险传导的规律;静态要素包括风险源、风险发出者、传导载体、风险接受者、触发器、传导阀、传导路径。其中,风险源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前提条件;触发器是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加速或限制条件;风险传导阀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临界条件,只有达到临界阀值,风险才会开始扩散。

朱新球(2009) 在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载体的研究中,指出传导载体按风险源可分为宏观载体和微观载体。其中,宏观载体包括事件风险(环境风险、需求风险、金融风险)、市场载体及汇率载体等;微观载体包括资金、成本、质量、技术和信息等。他认为,传导载体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具体体现,传导载体作为媒介,是供应链风险各要素链接的桥梁和纽带。

邱印贵(2010) 提出供应链风险传递能否成功取决于四个要素,即风险发出者、风险接受者、风险助推剂及风险传递的载体。其中,风险发出者是风险传递的根本条件,是风险传递的起点;传导的载体是风险传递的必要条件,一般位于初始时刻的风险源会依附于某些有型的物质或者无形的效应传递到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企业(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风险助推剂,是推动或阻碍风险运行的一种力量;风险接收者,可以是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

李刚(2011) 在供应链传导机理的研究中指出,供应链风险传导离不开四个要素:风险源、传导介质、节点和接受者,并给出图示(如图1所示)。

图片:1.JPG

图1 供应链风险传导基本构件

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给出了风险的来源,他认为,风险源包括内部风险源和外部风险源。其中,内部风险源包括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风险源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前提条件,也是供应链风险的起点;传导载体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媒介,也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具体体现;节点和接受者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落脚点。所以,风险源、传导载体、节点和接受者是供应链风险传导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因此,在进行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时候,可以首先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

1.2 供应链风险的传导机理及模型

把握供应链风险的传导规律,了解供应链风险的传导过程,就能够针对风险传导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程国平(2009) 在供应链风险传导路径变化研究中指出,风险路径传导的选择机制。当风险在供应链传导时,因为传导网络复杂及关联性,一般会存在向几个方向传导的可能性,而往往首先向企业关联度最大、抗风险能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的企业传导和扩散,称为企业风险传导的最小阻力和定律[1]。同时,给出了风险传导路径选择机制模型(如图2所示)。

图片:2.JPG

图2 风险传导路径选择机制

通过风险传导路径选择机制,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风险的传递与风险流量、风险后果、风险相互作用度有关,当风险传导阀超过临界值时,风险开始扩散和传递,传递给下一个节点企业,否则风险被企业内部消化。

邱印贵(2010) 在研究中将供应链风险的传导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供应链风险导入潜伏期,该阶段,风险处于萌芽时期,风险传递之前,没有达到风险传导阀值的临界值,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所谓事前控制;第二个阶段为供应链风险已经形成,开始扩散和传递,但整个供应链运行良好,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阀值,所谓事中控制;第三个阶段为供应链风险大规模爆发,供应链已经无法正常运行。此时,应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可承受的范围内,所谓事后控制。

晚春东(2011) 在从后果角度探讨供应链风险传导机理的进一步研究中,指出了风险损失量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当风险损失量在企业自身损失承受的区间范围内时,风险就能够被企业自身消化;当风险损失量超过企业自身损失承受的区间范围时,风险开始传递给上游或下游的节点企业,并开始多方向扩散。当风险损失量过大,超过整个供应链承受的区间范围时,整个供应链将最终崩溃。同时,他给出了风险损失量的量化方法,同时给出了算例,在供应链风险传递的过程中,能够对损失量做量化处理,使得风险更加直观,能够为供应链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陈建辉(2007)在供应链风险的传导中使用了弹性系数,并给出两种风险点A 和B 之间的关系,弹性系数表示为SAB,假定B 为初始风险点,A 条件不变时,B 变化1%,则弹性系数可划分为5 个区域。当SAB =0 时,风险完全无传导,即B变化1%,A 无变动;当,0< SAB <1 时,风险传导较弱,即B 变化1%,A 变动小于1%;当SAB =1 时,风险传导相当,即B 变化1%,A 也变化1%;当SAB >1时,风险传导加强,即B 变化1%,A 的变动超过1%;当SAB为无穷大时,风险完全传导,即B 变化1%,A 变化为无穷大[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既定的两个风险点,风险在什么情况下传导,传导的强度如何。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过程的研究看,既有定性方面的研究,也有定量方面的研究。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损失量,就能够明确该风险对节点企业的影响属于哪一种情况,进而,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的防范。

1.3 供应链风险传导模式

目前,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模式研究的理论文献较少,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程国平教授(2009) 在供应链传导模式的研究中,指出供应链风险的传导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型,并且系统地区分了五种基本模式。第一种类型是供应链风险链式传导模式,该类型相对简单,在供应链风险传递的过程中比较普遍。供应链风险链式传导模式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供应链风险链式正向传导模式和供应链风险链式反向传导模式。供应链链式正向传导模式,风险开始于供应链中的某一节点企业,沿着消费者的方向传递。而供应链链式反向传导,风险开始于消费者,由下游企业传递给上游企业。第二种类型是网络式传导模式,这种类型包括网络中心辐射式传导模式,网路集中式传导模式,交互式传导模式。其中,网络中心辐射式传导模式,风险开始于某一核心企业,其主要原因是某一风险的发生,同时引起多起风险事件发生[2]。其影响向多个方向,多个维度波及;网络集中式传导模式,与网络中心辐射式传导模式不同,各种不同的风险同时传递给某一个节点企业;交互式传导模式,风险由某一企业A传递给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B、C……,最初的风险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其他风险,这些风险可能由企业B、C或其他企业再传递给企业A。

对于供应链风险链式正向传导模式和供应链风险链式反向传导模式,这两种模式风险传递方向相对固定,因此,较容易控制;而对于网络中心辐射式传导模式、网路集中式传导模式、交互式传导模式,这三种模式的风险传递具有多方向性,较为复杂,较难控制。不同的传导模式,对应不同的传导路径,具有不同的特征,只有掌握了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基本模式,才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及时控制。

2 总结与展望

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研究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中研究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过程的研究文献中,有关传导载体的文献研究较为丰富,而对于供应链传导模式及其机理的研究文献明显不足,可见该课题的研究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临界阀值及损失量是界定风险是否传递的标准,运用这些标准,结合风险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传导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领域,有待研究。

(2) 供应链风险传导理论上有五种模式:供应链风险链式正向传导模式、供应链风险链式反向传导模式,网络中心辐射式传导模式,网路集中式传导模式,交互式传导模式。对于这五种基本模式,应分别采取何种有效的控制措施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将有利于帮助企业准确识别风险,有效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程国平,刘勤. 供应链风险路径传导变化研究[J]. 价值工程,2009(4):1-3.

[2]程国平,邱印贵. 供应链风险传导模式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4(2):36-37.

[3]陈建辉. 弹性系数在供应链风险传导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313-314.

[4]晚春东,柏建成,陈常军. 从后果角度探讨供应链风险传导机理[J]. 物流科技,2011(3):45-48.

[5]石勇蓉. 风险传导机理与风险能量理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9):49-51.

[6]张剑光.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要素及过程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139-151.

[7]朱新球.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载体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2009(2):66-68.

[8]李刚. 供应链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1(1):41-44.

[9]刘勤,程国平. 基于传导机制的供应链风险管理[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47-49.

[10]叶厚元,邓明然. 企业风险传导的六种方向及特征[J]. 管理现代化,2005(6):38-40.

[11]邓明然,夏喆. 风险传导过程的理论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06(5):32-34.

[12]叶厚元,邓明然. 企业风险传导的介质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07(1):88-90.

[13]Gavin Souter. Risks from Supply Chain Also Demand Attention[J]. Business Insurance, 2000(20):26-27.

[14]叶建木,邓明然,王洪运. 企业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 企业改革与发展,2005(3):156-158.

[15]李晓英,陈维政.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03(9):10-12.

【声明】本文由 思谋科普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2186.
思谋科普组的头像思谋科普组网站团队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