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种电商,是否拿到授权、拿到多少授权通常被认做判断商品真伪的依据,但在洋码头CEO曾碧波看来,品牌授权与跨境电商货品保真既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条件,正品保障在于平台对于商家的准入门槛和风险控制机制。
业界质疑:商家未获品牌授权
背靠国际速递贝海国际的洋码头在跨境电商行业算是前辈级,早在曾碧波2009年创办贝海国际时洋码头的推出就在计划之列,甚至可以说贝海国际是为后者而生。
两年后,洋码头以M2C(商家对个人消费者)模式上线,2013年叠加C2C模式的扫货神器,可以简单理解洋码头是做跨境生意的天猫+淘宝平台。前有平台模式打底,后有自家物流做支撑,去年洋码头斩获6亿元销售额。
“洋码头的模式对品类扩张十分利好,可以快速拉升平台销售量级,但是问题在于商家的经营是否获得品牌授权”,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坦言。而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洋码头发现,该平台商家的商品描述中均未提及品牌授权 。
破解之道:商家监管更关键
对于商家未获授权这一点,曾碧波并未否认。但他同时强调,电商的核心能力是改善流通,如果授权制约了价格和发展,从业者就要敢于打破授权。而一般授权会使商家的定价受限,对用户的利益和产业流通效率都无利好。
其实,“靠授权打击售假已经过时,那是15年前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拿到授权也不能保证你的商品是真的,商家的进货通道和物流环节都有可能被调包,更何况上游所谓的授权是商家可以去捏造的”,曾碧波直截了当地说。在他看来,打击售假没有一招通吃,最有效的做法是从商家准入门槛、物流、退换货和用户投诉机制方面来规范,这也是洋码头现行的做法。
据洋码头方面介绍,其买手都是长期居住海外的华人,在入驻之前洋码头会对买手的合法身份、居住地址、个人信用等信息进行认证。此外,不管买手是否承诺可以退货,也不管其是否购买了运输保险,到货物品的损坏、丢失、缺货、错发,以及买手未尽到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的情况都由买手承担责任,用户可以要求退款退货。
此外,“风险控制也是洋码头防假的重要一环”,曾碧波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我们发现售假是有特征的,从商品的销售单价、物流模式、商家海外采购渠道等都可以看出来,对此,洋码头有一套复杂的机制做监控。”
“可以说,只要是在洋码头上从贝海国际走的订单,就不可能有假货”,曾碧波对此很有信心。
自述短板:移动端发展乏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洋码头也有自身的烦恼。“移动端发展太慢”,这是曾碧波认为洋码头当前需要完善的。据他介绍,目前洋码头有两个App,C2C模式的扫货神器在移动端发展较快,而M2C模式的商城则不尽如人意,未来这两个业务可能会合二为一。
而谈到被业界普遍视为竞争壁垒的物流业务贝海国际,曾碧波则淡然得多,“只能说物流是洋码头的相对优势,目前来自美国的订单有70%-80%会选择贝海国际,欧洲走贝海国际的订单量占20%-30%,平均下来有一半订单的物流通过贝海国际”。“电商不存在什么杀手锏,而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的应对力和同行不具备的柔性供应链。”曾碧波如是说。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洋码头跨境电商:正品保障并非取决于品牌授权.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