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供应链体系

一带一路战略是篇大文章,是我国自明清以来的第一个全球化战略。能够提出这样的战略,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英国和美国完全不同,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通过中国来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参与并促进全球化进程,是为了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球化,不能将一带一路战略仅仅局限于我国一己的利益加以考量,我国实施全球化所选取的是包容、开放、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王道”。面对当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过剩环境,面对科技创新的平台期,我国进行商品与资本横向输出的空间十分有限。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与大环境,积极开拓新领域,在过剩环境中营造我国新的优势。我国不仅要发挥自身技术和产能优势,积极“走出去”,而且要把握好自身庞大的市场优势,引导世界的方方面面“走进来”。而国家供应链作为我国全球化战略必不可少的支撑体系,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国家供应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当前,能够融入全球发展新理念、新思维,充分支撑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有序推进的国家供应链,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为规划和构建好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国家供应链体系,一要做好国家供应链战略布局,做好包括市场、资源、物流在内的整体布局,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前提;二要做好对市场资源、产能资源、企业资源、物流资源等的整合,提高各国在全球化中的便利化水平,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关键;三要确保供应链的共享性,借助这个供应链,既要输出我国的产能或产品,也要引进我国需要的产能或产品,这是国家供应链实施的基础;四要确保供应链能够创造新的价值,确保世界各国能够合作共赢,这是国家供应链实施的着眼点;五要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持续,建立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一个大手笔,也是一篇大文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与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在现实层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加大实施力度,同时也为全球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内涵,这是需要我们从战略层面加以深入思考和认真探索的。

一、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几点认识

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第一个全球化战略,或者说是我国自明清以来的第一个大国战略。这种由中国推动的全球化战略自明清以来还没有过,这是第一个。应当看到,能够提出这样的战略,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底气,是无法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

从全球化概念来讲,近现代以来,或者说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推行全球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的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另外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它们曾经走过的全球化道路与我国现在所要走的全球化道路有何不同?在全球化道路中应当如何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呢?

第一,要理解并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定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其全球化是为了实现所谓的贸易全球化。当时的英国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工业品需要输出到国外,更需要攫取世界资源。为此,英国强力推行贸易全球化战略,采取各种不平等的贸易方式,输出低价的工业品,攫取全球资源为己所用,包括其与中国的鸦片贸易也是如此。因此,当年英国全球化的目标就是以贸易全球化为目的去掠夺全球的资源。

美国全球化战略思维的产生实际上很早,可以追溯到1823年提出的门罗主义,但其真正实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才真正具备了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实力。而美国全球化的目标是资本全球化,通过资本去控制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这与英国的贸易全球化有所不同。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要推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全球化呢?笔者认为,我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不同,它们是通过全球化战略,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其目的是为了自己一国的利益。而我国实施全球化战略的理念和思维则完全不同,是在我国的倡导下,全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全球化。我国所推行的全球化是利益的全球化,是为了追求利益共享和互利共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资源的全球共享,让全球来共享全球的利益,这才是我国全球化道路最根本的目标。与其说是中国在走全球化,不如说是通过中国来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参与和促进全球化进程,这与英国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一定要在战略层面上把握好这一点。我国所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中国自己的全球化,而是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球化,如果仅将一带一路战略定位到我国自己的利益去考虑,就狭隘了。

第二,要理解并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之道

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目标不同,背景、环境不同,其所实现的道路自然也不相同。英国推行全球化所走的是殖民主义道路,即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推行炮舰主义,通过建立殖民地的方法进行直接掠夺,通过占有一个国家的土地去掠夺其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推行全球化所走的是霸权主义道路。当时全球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尽管回避战争,但冷战思维盛行。这种冷战思维的核心就是竞争,而竞争的目标就是取得世界霸权。当时美国作为最大的战争红利的受益者,趁机取得了军事、经济、贸易、金融、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极力推行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经济、贸易、金融为主导的霸权主义。因此,美国在实现全球化过程中所选取的其实就是一条霸权主义道路。然而,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各个领域都形成了多元化、多极化的格局。世界发展的理念、思维和思想潮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冷战思维转变成了一种包容、开放、共享的思维,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那样,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的是包容与共存,促进人类公平发展,而不是彼此战争、彼此竞争。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如此。整个世界的思维正在发生变化,要极力摒弃冷战思维中的竞争理念,霸权主义特别是殖民主义更是要摒弃掉。因此,我国推进全球化所要选取的道路,应该是包容、开放、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王道”。如果说美国、英国所走的道路是“霸道”,那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所推行的全球化就是“王道”。第三,要认清并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环境和时代背景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与大环境。从经济领域看,目前我国推进全球化战略所面临的环境,与过去的英国、美国完全不同。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不同在于,我国的全球化处在全球过剩时代,而英美的全球化则处在全球短缺时代。英国当时处在一个极端贫瘠的时代,美国当时处在一个经济短缺的时代,各个方面都短缺,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都很容易,也很受欢迎。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百废待兴,整个世界都处在极为短缺的状态,而美国不仅没有遭到战争破坏,而且成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其资本横向输出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能够面向全世界输出。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是一个全球过剩的年代,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剩期,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过剩,商品与资本横向输出的空间十分有限。我国要推行全球化,无法参照美国的经验去进行资本输出。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只要拥有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产能,就能够进行对外输出,这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看,科技创新目前正处在一个平台期,科技创新为人类社会或者说全球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纵向空间非常有限。在科技创新的平台期,资本纵向延伸的空间非常有限,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英国、美国存在很大不同。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它们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化,除全球短缺的环境外,其背后最大的支撑就是科学技术。它们将本国的科学技术变成了国家综合实力,包括军事的、外交的、经济的综合实力,使自身具备了通过炮舰政策掠夺殖民地、掠夺资源的资本和能力,形成了冷战中的竞争优势和霸权地位。而现如今,我国推行全球化所面临的是一个全球过剩的环境和科技创新的平台期(或者说科技革命的孕育期),没有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科技创新平台期、社会经济发展过剩期的现实,这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开拓新领域,在过剩的环境中营造我们新的优势。

第四,要营造并把握好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全球经济过剩格局下,市场为王。当然,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是基于此,美国提出了全球区域化战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全球化战略,是美国新一轮的全球化战略。前不久,美国与24个亚太国家签订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实际上就是在整合亚太市场,同时美国也将本土市场让给这些国家,以此来推动其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此外,美国与大西洋沿岸国家签订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也是如此。在过剩的环境下,谁抓住了市场,谁就能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在这方面,我国是有优势的,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在市场整合方面,全世界首选的市场就是中国。从这个角度讲,我国推行全球化战略,不仅仅是我国需要“走出去”,世界的方方面面也需要“走进来”。我国进口贸易的空间非常大,我国不仅要为全球制造产品,也要做全球的消费者。用我国的市场去整合全球更大的市场,这是我国应当做的事情。除了市场之外,我国还具有国际产能方面的优势,而且我国的国际产能与国际市场需求在很多领域是互补的。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过剩阶段,但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一些新兴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基础设施的瓶颈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战后建设的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老化,亟待更新。此外,非洲还有一些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也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在这些方面,我国不仅恰恰具有产能优势,而且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我国的工程技术不仅具有集成技术的优势,而且具备效率和成本优势。

我国完全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需要,扩大工程出口,由此形成建筑、钢铁、建材、物流等产业的集群化,充分发挥我国的国际产能优势。有人将之归纳为“三高七路”,即涉及到交通、电力和通信的“高铁、特高压、高度信息化”和“铁路、公路、水路、空路、油气管路、电路、通信线路”。这就是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国际产能与国际市场对接。除此之外,我国更加深远的优势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非常深刻的厚重感。中国文化最具吸引力的一点就是包容与和谐,它能够容纳吸收所有合理先进的思想、理念,同化能力极强,最善于挖掘人类共同的本质,推动人类和谐发展。因此,随着包容性、共存共享越来越成为世界思潮,并上升到文化认知的层面,中国文化的优势就会更加突显出来。

总之,我国推行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战略,具有其新的时代背景,是将自身置于其中、全球各国各地区共同参与推进的全球化,是包容开放、共享共赢的全球化,为未来的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内涵,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未来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打造国家供应链,推动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实施

供应链是一个企业微观层面的概念,但当一个国家强大到要走向全球化时,供应链就会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就是这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更是利用供应链去推动全球化。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詹姆斯·门罗提出了试图在拉美地区创建以美国为盟主的体系,排斥欧洲列强影响的门罗主义,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布局。美国当时是怎样布局的呢?就是宣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的各个国家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对美洲任何国家的侵略,都是在侵犯美国人的利益。在这里,美国将其全球化布局讲得非常清楚,其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就是把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任何国家都不能沾染,都不能碰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全球化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的布局意图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市场的布局,一是进行资本输出,把全球的战略资源都抓在手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中东的石油;二是把当时的亚太地区,除中国外,控制在手中,现在叫重返亚太。其次是物流的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美国将其全球的物流资源,也即供应链最基础的东西,紧紧抓在手中。据媒体报道,比较形象的说法是,美国以六把钥匙锁全球,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把整个世界都锁住了,整个世界的物流资源都被美国控制在手中。这就是美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也必须具有相应的国家供应链支撑体系,这一点已经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事实上,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国家供应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但由于全球化的理念、目标、道路、环境不同,推动全球化的国家供应链战略的内涵也截然不同。笔者个人认为,一个能够融入全球发展新理念、新思维,充分支撑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有序推进的国家供应链,应当是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国家供应链体系的理念应当是包容开放的,包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国度,以存同化异来推动供应链面向全球的开放,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到这个供应链体系中来。这样,我们建立的供应链才有活力。

构建国家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是高效有序,而高效有序的核心就是便利化。我们要通过物流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来带动金融贸易的便利化,使得供应链体系高效运作。同时,还应建立标准、有序的贸易机制和体系,推动供应链有序发展。国家供应链体系的着眼点是共享共赢。首先我们要通过供应链去创造新的价值、新的贸易机会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的共享。只有创造新的价值,才有共享的机遇,才能实现供应链参与者的共赢。

国家供应链体系的环境是安全可持续的,即在供应链平台之上,要构建安全可持续的治理机制、制度设计、运行机制等能够支撑符合全球共同利益的供应链环境。

基于这样的考虑,基于上文提到的理念,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国家供应链的规划或基本思路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好战略布局,这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前提

一定要做好国家供应链战略的布局,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前提。首先是区域布局,即做好经济发展区域布局。一带一路总的布局是向西发展,这种布局包括中国境内与境外。仅从中国境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改变中国发展的空间坐标,即由现在以南北纵向发展为主,转变为以东西横向发展为主,这将极大地扩展我国未来发展的空间格局。回顾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自秦至唐,中国基本上都是由西向东横向发展的;而自明清以来直到现在,则基本上是以南北纵向发展为主。这种以东部沿海为依托的南北纵向发展,抓住了面向蓝海、开放发展的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崛起,也为中国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中国开始由东向西横向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百年机遇。如果我们的眼光进一步向西,越过边境,可以看到,广阔的西亚、南亚、中东,广袤的非洲大地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国家供应链的发展首先要适应这种格局的巨大变化。其次是市场布局。要通过对市场进行战略布局,挖掘需求潜力,实现供需互补,培育新的市场空间。比如,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市场进行整合,就能形成超过30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就能释放出比当前各自分散的市场大得多的潜能;比如,我们与亚欧市场进行整合,就能达到先进技术与国际产能的对接,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再比如,我国与非洲国家进行合作开发,将有利于为全球发展培育新的市场空间。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国家供应链的支撑下,通过带状的互联互通,实现彼此互补、彼此共享的市场板块整合,这是当今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其三是资源布局,由此实现资源利用的便利化。其四是物流布局,提高全球互联互通水平,使供应链组织变得更加高效有序。而且这样的布局并不是孤立的,是产业、市场、资源、物流的整体安排,只有如此才称得上供应链组织。

二要做好整合,这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关键

包括对前面提到的市场资源、产能资源、企业资源、物流资源等的整合。但与英国、美国完全不同,我们进行整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整合后自己拿过来,而是要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便利化,是为了将便利化做到极致。通过整合来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化中的便利化水平,这才是我国进行整合的目的。

三要实现共享,这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基础

我们的供应链是共享的,这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的供应链不是单向的,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这个供应链把我国的产能或产品输送出去,实际上也是要通过这个供应链,把我们所需要的国外能够支持和提供的产能或产品更好地引入进来。

四要实现共赢,这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着眼点

我们的供应链一定是共赢的,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着眼点。实现共赢,需要供应链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能够将蛋糕做大,而不仅仅是对现有蛋糕进行重新分配。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因此,我们所要打造的供应链并不是把一些已有的投资、已有的贸易、已有的产业简单地搬到供应链上,而是要与世界各国一起,通过供应链来创造新的价值,进而在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一起共享新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共赢。

五要安全可持续,这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各国对供应链安全可持续问题都非常重视。从美国的情况看,供应链安全是美国推行全球化或构建供应链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国家供应链框架下的全球治理体系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把国际联盟变成了联合国,它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美国借助联合国这个舞台建立了全球政治体系,掌握并控制着全球政治方面的话语权。二是国际贸易体系。美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了全球贸易体系,在这个贸易体系中,绝大多数规则都是美国主导建立的,由此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话语权。三是全球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全球惟一的强势货币,控制了全球的金融。以上三大体系不仅影响了美国,对整个世界的治理体系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多极化的格局,美国尽管仍然很强大,但其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在联合国,美国的话语权越来越弱,而其他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强。后来,美国又组建了7国集团(G7),再后来又组建了一个20国集团(G20),其中G20就开始有中国参加了。但是,G20能否将话语权集中起来,还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关键是要能够代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利益。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一样,自从有了中国人的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民主的气氛、多元化的气氛、利益全球化的气氛日益浓厚,而美国的话语权日益减弱。于是,美国又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贸易治理体系,它通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来应对自己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尴尬局面。在保障国家供应链安全方面,美国于2012年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确立了美国政府强化全球供应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2013年,美国又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制度和措施来加强全球供应链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弹性和活力。

我国也需要一定的话语权,我国一直在做很多的自由贸易协定,最近突破很大,包括跟澳大利亚、韩国等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笔者认为,美国组织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并非完全将中国排斥在外,它既需要中国参与,又限制中国参与。根据它制定的规则,目前我国还无法参与,但规则制定好之后,如果我们能够遵照这个规则做贸易,它还是愿意的,毕竟没有哪个国家不愿意拥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我国推行全球化,应当说是全球未来的百年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一定要建立一个全球贸易体系以支撑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当然还有货币体系。目前,美元仍然强势,不过人民币也越来越强,已经正式纳入了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人民币的国际化非常了不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战略方向。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拥有与我国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贸易和金融方面,当然在物流方面我们也需要相应的话语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国家供应链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全球化进程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个面向全球化的供应链需要以相应的治理机制、有效的制度设计、高效的运行机制、公平的利益共享机制作为保障,未来这种保障机制将越来越上升到文化层面。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家供应链应当是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这就是未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国家供应链战略。

作者:蔡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声明】本文由 思谋新闻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供应链体系.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2429.
思谋新闻组的头像思谋新闻组网站团队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