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可视化、供应链的效率、信息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及时性,重要性不用多说了吧?大家也都知道供应链的"鞭梢效应"。
在企业内部挖潜已经"挖地三尺"的情况下,供应链环节的改善给企业带来的5%效益,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巨大金矿。(关于这一点也许值得另撰文论述)
所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从信息技术而言,有人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有人喜欢称之为B2Bi (B2B integration),有了这项技术,"企业的订单/预测可以不经任何人工干扰,快速准确传递给你的供应商"(MMOG的要求)。借助EDI平台(或者叫B2B平台),供应商可以看到整机厂(OEM)几小时内的详细生产计划、几天之内的生产订单、几周之后的预测,可以随时掌握在整车厂(或第三方五六)处的零部件库存(VMI)以及未来几天的需求差额。整机厂可以及时掌握供应商是否收到订单、有能力的确认、发货之后15分钟内发出的发货通知(ASN)以便知道这批货大约多久可以抵达流水线。供应商(或者第三方物流)可以按照整机厂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生产顺序排列,送到相应的流水线工位(JIT/JIS准时排序供货)。同样的,以及供应商与二级、三级供应商之间也同样做到信息共享。这是入场物流(Inbound Logistics)。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BBDC)就实施了这样一个供应商平台。对于那些中小型供应商,不具备B2B直联的能力,BBDC还提供了WebEDI模式,通过IE照样可以查询订单、回复确认、创建发货通知、打印带条码的发货单、管理VMI等等。
再来看分销物流(Outbound Logistics)。零售店(或4S店)每天的销售信息、畅销品的加急订单可以快速传递给厂商,厂商可以根据各(物流公司)中心仓库的库存情况,安排快速发货,物流公司根据厂商的电子指令,将货物快速送到指定地点。所有这些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后台自动完成的,没有人工干扰(也就没有人为的错误),效率更高。苏宁、中移动、神州数码等正在全国推广这样的B2B平台。但这并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照样可以采用。Stabilo是总部在德国的文具企业,在上海有个并不太大的销售部,分销点散布在各大超市、百货公司等处,其生产基地在德国、马来西亚等地,Stabilo将物流部分(包括海运、报关、仓储等)外包给了本地的物流企业泛航,上海Stabilo通过总部的SAP系统下达订单,德国Stabilo安排从德国或者其他地区发货,泛航根据EDI指令安排报关、入库。同样通过EDI系统,Stabilo上海通知泛航送货到经销店(信息路径同样是从德国Stabilo的SAP通过EDI到达泛航的WMS系统),返航根据要求,分检包装,安排车辆,送货到指定地点并通过其运输管理系统更新状态。这样无论是上海的Stabilo还是德国总部都可以随时掌握货物的状态、(仓库、经销店)库存情况。当然对帐单、付款通知也是在这个平台上传递。
对于不同的企业,对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关注点不一样。汽车企业入场物流比较复杂,是一个难点。快速消费品行业则关注分销领域,因为其产品有很强的时效性。但也有企业对上下游都很关注,比如消费类电子产品。EDI/B2B平台可以同时处理上下游的供应链。有了这样一个EDI平台(B2B平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就都打通了,俗话说"通则不痛",供应链信息畅通了,物流也就顺畅了,减少了停工待料或者加班加点,自然也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外部信息的畅通离不开内部信息的集成,没有内部信息的通畅无阻,对外的信息就少了源头。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可能同时采用不同的系统管理各个环节,ERP管理产供销宏观的资源,MES(或APS)安排详细生产排程计划,WMS管理自动化仓库,财务/BI管理决策,还有OA、HR等等,数据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也非常重要,当然,早期的时候企业的IT部门会开发各种各样的接口,让他们都连起来。但系统多了以后接口的维护和升级就麻烦了。所以,以SOA为基本架构的企业内部系统整合(EAI)成了部分信息化成熟企业的需求。
SEEBURGER是一家专注于企业信息集成的德国企业,可以在同一平台满足企业EAI和EDI/B2B的需求。e-works的黄总概括为"单一平台实现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用通俗的语言准确的描述了企业的独特价值和技术特点。而e制造的李主编称之为"打通企业任督二脉",更形象化了。武林高手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要想更上一层,必须打通任督二脉。企业信息化,内部系统互联互通靠"任脉"(A-to-A, EAI),外部供应链的信息传递靠"督脉"(EDI/B2B)。这两个都打通了,企业的管理就自然上去了。
愿更多的中国企业(当然包括设在中国的国际企业)早日打通其"任督二脉",跻身"一流高手"行列。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供应链修炼打通企业任督二脉.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