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本文对云南省咖啡供应链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咖啡产业中,本土咖啡企业经营活动依然以销售咖啡原料为主,往往处于附加值较低的底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咖啡供应链的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及资金链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咖啡供应链上游、中游的关键环节——种植、生产。对此,文章提出云南咖啡”四链合一”供应链创新发展思路。分别从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四个层面,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以及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金融理念探究对云南咖啡供应链的创新运营管理,最终形成良好的咖啡供应链环境。

原文引用:夏露, 李严锋, 闫祖润. 云南咖啡供应链“四链合一”运营管理探究[J]. 供应链管理, 2021(02):80-99.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

目前国内咖啡主要产区是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在内的8 州市的31 个县( 区、市) ,产量占全国咖啡产量高达99%。

一、引言

云南的咖啡产业一直出现这样的现象: 咖农和咖啡企业将咖啡原料低价出口海外,被国外咖啡企业重新加工包装后,由国内企业、商家以高价进口。这一现象说明云南本土生产的咖啡原豆质量并不差,关键在于产业化程度不高,供应链中没有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散乱且缺乏精深加工技术,整体经济效益低。因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整合供应链,提高云南本土咖啡企业在供应链中的附加值。面对这一现状,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于2018 年发布了《咖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围绕品质和市场两个核心,提出以发展精品咖啡为总体方向。因此,必须整合咖啡供应链的各类资源,提高组织化、信息化程度,提高云南省本土咖啡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附加值,形成良好的咖啡供应链环境。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云南本土咖啡供应链进行现状分析,提出对云南省咖啡供应链的创新运营管理思路: 通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融合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金融理念,从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四个层面进行探究,实现“四链合一”,推动云南省咖啡供应链的发展。本文重点在于优化咖啡供应链上游和中游,解决种植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保障咖啡品质,立足发展精品咖啡,提高附加值,为创新咖啡供应链运营提供思路。

二、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商业咖啡

目前,对于商业咖啡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商业咖啡通常不会进行细致的拣选,瑕疵豆会混在其中,咖啡的口感和风味比较欠缺,利润也比较低。一般认为是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加工的咖啡豆,品控标准粗放单一,属于大宗贸易咖啡,一般不考虑咖啡质量。

2. 精品咖啡

精品咖啡也叫作“特种咖啡”“精选咖啡”,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对它的定义是: “把最适合的品种,栽植在最能发展其咖啡风味的海拔、气候与水土等环境中。严格通过水洗法或日晒法进行咖啡初加工,精选没有瑕疵的最好的生豆,运输过程零缺点送到客户手中。为了保证其质地坚硬、口感丰富、风味特佳,需要再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分级,才算得上是精选咖啡豆”。相较于只重视营销不重视质量的商业豆,精品咖啡豆在各个环节把关上更为苛刻,甚至有定制化处理,一般制作成现磨咖啡。

3. 国内咖啡豆等级“金字塔”

我国的咖啡生豆分级以三个等级的咖啡品质为代表,组成了咖啡豆等级“金字塔”( 如图1所示) 。一是商业豆,多用于速溶咖啡原料和磨粉豆原料,一般具有品质相对较低、利润低、数量大、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多以工厂的采购较多。二是高级商业豆,多用于意式咖啡原料和低端单品豆原料,具有品质适中、利润中等、数量大、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产品实用性较好。三是精品豆,数目较大且颗粒均匀,大部分由人工挑选,多用于精品咖啡的出品和中高端单品豆原料,具有品质高、利润高、数量稀少、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是产业未来品牌化的突出点、产业明星产品。

(二) “微笑曲线”与“彩虹曲线”理论

1. “微笑曲线”理论

“微笑曲线”理论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为了“再造宏碁”而根据波特理论以及IT 产业的丰富经验提出的,以此作为宏碁集团的策略方向。该理论表达的是产业链中不同环节包含的附加值的分布情况,同时反映了在产业链中提高附加值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理论提出并得到宏碁集团实践证明开始,该理论在不同行业中都得到了充分运用。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 国内咖啡豆等级“金字塔”

2. “彩虹曲线”理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肖新艳( 2015) 提出: 在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主要标志的新经济下,传统的“微笑曲线”理论已经不足以对新变化下的生产模式和价值链分布变化进行全面的解释和发展方向的引导,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微笑曲线”与“彩虹曲线”并存的“双曲线”特征。

(三)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组织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达到最小。根据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结合农业产业的实际情况,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定义成以农产品经营为基础,供应链管理者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产品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者、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参与主体的关系,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很多措施和观点,如实施标准化生产、运用新技术升级、利用“互联网+”构建虚拟组织等。本文将结合这些观点来探讨如何对云南咖啡供应链进行创新运营管理。

三、云南咖啡产业与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 云南咖啡产业的产量及消费前景分析

(1) 从生产前景来看,全球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目前国内咖啡主要产区是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在内的8 州市的31 个县( 区、市) ,产量占全国咖啡产量高达99%,是我国发展咖啡产业第一大省。云南的咖啡生产情况几乎代表了国内的咖啡生产情况。云南咖啡种植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咖啡品质好。2020 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增速总体为负( 如图2 所示) ,主要是由于商业咖啡种植有所减少,而优化了精品咖啡种植和产量( 如图3 所示) ,因此云南咖啡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自然优势。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2 2011—2020 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情况
数据来源: 农业农村部、云南咖啡行业协会、云南咖啡交易中心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3 2013—2019 年云南咖啡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 农业农村部、云南咖啡行业协会、云南咖啡交易中心

(2) 从咖啡豆消费前景来看,国内的咖啡消费量近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虽然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国内大多数人还未养成喝咖啡的习惯,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国内市场增速较快,恰恰说明国人对咖啡的需求还没有到饱和阶段,未来的咖啡消费市场潜力非常大。

(3) 从咖啡市场细分来看,国内市场速溶咖啡的占比是最大的,与美国、日本的市场细分占比完全不一样,现磨咖啡的占比很低( 如图4 所示) 。但就全球咖啡市场的总体趋势来看,现磨咖啡的消费量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国内咖啡市场的产业占比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随着生活水平及消费者对咖啡质量、口感的要求提高,现磨咖啡会越来越受欢迎。而现磨咖啡的发展,意味着必须重视咖啡质量,云南咖啡需注重提升咖啡质量,调整商业豆与精品豆的生产比重,把精品咖啡作为重点,才能更有机会抢占国内咖啡消费市场,商业咖啡向精品咖啡的转型在国内市场已成必然趋势。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4 现磨、速溶、即饮咖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 美国农业部( USDA)

(二) 云南咖啡供应链的总体现状

1. 咖啡商业化流程及主要模式

咖啡销售品主要分为咖啡生豆、咖啡熟豆、速溶咖啡及即饮咖啡四类,其从研发、加工到成品的商品化流程及其主要销售方向如图5 所示( 初加工以水洗法为例) ; 目前,云南省本土咖啡产业中,中小型咖啡企业主要销售的是初加工的生豆,为了方便储存而加工成带壳豆,即出口或出售给雀巢、星巴克等国外咖啡企业; 云南本土咖啡加工企业中拥有全链路、精深加工技术的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外咖啡企业长期占据消费市场,云南本土咖啡加工企业品牌整合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产业体系发展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精深加工技术与国外咖啡企业有一定差距。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5 咖啡商业化流程及主要模式

2. 云南咖啡供应链运营现状

根据图5,结合云南本土咖啡产业发展状况,得到云南目前的咖啡供应链模式,如图6 所示。国外发展较成熟的咖啡产业一般都由品牌加工企业带动发展,企业直接向咖啡种植基地、庄园收购咖啡,消费与生产无缝衔接,但对于云南本土中小型咖啡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实力不足,直接收购操作成本较高,且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咖啡收购大多需要借助第三方咖啡交易中心,咖啡交易中心是整条供应链的核心。具体的运作流程是: 咖农自己购买咖啡苗,自行管理采摘,处理成带壳豆( 羊皮纸咖啡) 后再卖给收购商,多层收购商轮转后送样品到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 YCE) 进行评级拍卖或直接出售给大型加工企业。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6 云南咖啡供应链模式

目前云南咖啡产业下的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 YCE) 发展建设得较好,通过它完成交易的流程,如图7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7 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交易流程

四、基于“四链合一”对云南咖啡供应链的问题分析

结合前述分析,将咖啡产业链大体分为研发、种植采收、初加工、深加工、销售几大环节,如图8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8 咖啡产业微笑曲线

从咖啡供应链的角度探讨,如图8、图9 所示: 供应链中种植、初加工环节的附加值较低,而云南本土咖啡企业大都在这两个阶段,以种植和卖原料为主。虽然有较多企业进行咖啡初加工,但对比国外成熟的加工企业,在生产规模、质量、技术上落后很多,而且由于各企业发展水平不一样,所加工的咖啡豆质量也不一样。星巴克、雀巢等大型国外品牌经营企业在深加工和营销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云南本土企业中,具有咖啡深加工能力的企业不仅数量少、生产规模小,而且在加工技术和能力水平上与品牌经营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云南的咖啡企业依然处于低端,难以实现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中以消费者拉动生产的理念。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9 咖啡产业彩虹曲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云南咖啡供应链中面临的根本困境是本土咖啡企业所处阶段附加值较低,产生的经济效益低。针对这一事实,通过鱼刺图剖析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 如图10所示) 。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0 云南省本土咖啡企业在供应链中附加值低的原因鱼刺图

(一)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组织链层面的问题

1. 种植环节组织问题

一方面,从表1 中可以看出,以云南四大咖啡产区为例,虽然部分地区采用“企业+ 基地或庄园、合作社”模式,但庄园或基地种植面积较小,大多数还是以小农户经营方式为主,比较散乱,咖啡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个体间几乎没有合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咖农在供应链中长期处于弱势,往往难以保证收益,获得的收益远低于行业的平均利润,这也是近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开始缩减的关键原因。另一方面,大多地区都没有规模较大的品牌龙头企业带领,生产技术不规范导致产量参差不齐,质量良莠不齐,源头的咖啡质量难以控制,阻碍了精品咖啡的发展。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表1 2020 年云南省四大产区咖啡豆种植面积、产量及主要种植组织方式
数据来源: 云南农业信息网、云南咖啡交易中心。

2. 初加工环节组织问题

咖啡的初加工环节包括浮选、脱皮、发酵、洗豆、干燥、去壳、分级,需要在采摘后及时处理,尤其发酵环节,需要使鲜果咖啡的果胶物质变成可溶解清洗的物质,所需时间是12 ~ 36 小时,对于咖啡的品质口感影响很大。要彻底去除果胶物质,并且避免这一过程中染上怪味、臭味是关键点。初加工处理不恰当、不及时会出现黑豆、黄豆等,极大影响咖啡质量和口感。但事实是,在咖农们自行进行初加工时,往往达不到要求,处理不及时、操作不正确等,缺乏组织和指导。

3. 原豆采收环节组织问题

一方面,中间的收购商是联结咖农和加工企业的纽带。多层中间商轮转后才会到加工企业,多层级的收购商会使供应链交易周期长、成本较高,整个过程效率低下。有时咖农甚至找不到收购商,咖啡原料积存在咖农手中,储存不好极其影响咖啡的口感。咖啡种植生产供应链各主体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另一方面,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没有发挥组织生产、加工的作用。个体的咖农无法通过第三方咖啡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只能通过收购商。另外,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由于建设投入运营时间不长,所提供的服务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比如除豆源外,还没有设计形成系统而兼具适应力强的交易制度和模式,其目前更偏向于是一个咖啡集散中心,并没有彰显出供应链思维的整合与组织协同作用。

4. 运输储存组织问题

复杂的交易流程没有固定的物流企业运输,不同环节间的物流运输是不统一的,自行完成,缺乏标准的仓储、物流、交易等产业配套,运输、储存的不规范会造成咖啡原豆的损耗,难以实现生产精品咖啡的目标。

(二)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信息链层面的问题

1. 环节间信息脱节,信息不对称

环节间信息是独立的,不对称,种植生产环节与市场脱节,导致消费者对咖啡的生产过程不了解,而咖农对市场不了解。另外,一些小规模的咖啡种植组织对于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意识不强,特别是很多咖农没有有意识地去关注咖啡产业的最新动态,不了解最新的市场变化,盲目种植生产,没有相应的固化组织,容易出现咖啡滞销的情况。

2. 咖啡信息平台作用不足

一方面,公共的咖啡信息平台虽然比过去开放了一些,国内也建立了不少咖啡相关的信息网站来发布有关咖啡产业的信息动态,比如云南省咖啡协会网站等。但咖啡的相关信息依然不够广泛、全面,咖农往往难以获取,而且一些平台发布的时间比较滞后,更新也不及时。另一方面,用于交易的咖啡信息平台缺失。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虽然搭建了第三方信息平台,但作用仅限于拍卖信息,并不能联结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环节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三)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技术链层面的问题

1. 种植、加工的技术问题

(1) 种植环节。发展精品咖啡对种植土壤条件、气候等都有要求,需要检测分析,但咖农们基本都无从检测,没有相关技术指导。另外,在进行咖啡种植时,个体咖农往往没有相关学习途径,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因此,施肥过量与不足、修剪除草不适时、防止病虫害不及时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咖啡质量,也使咖啡的产量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2) 初加工环节。目前咖农需要完成采摘、浮选、脱皮、发酵、洗豆、干燥等咖啡的初加工环节,生产出带壳豆后才出售,收购商不会直接购买咖啡鲜果。在这个过程中,咖农需要依照相关技术要求,利用专业设备去除杂质、发酵彻底,但咖农的实际操作过程十分粗糙。

(3) 深加工环节。要提高咖啡的产品转化率,发展精品咖啡,就必须发展精深加工技术,而烘焙、萃取等都有极高的技术要求,是影响咖啡口感质量的关键步骤,但目前云南本土的中小型咖啡企业实力较弱,很难开发精深加工能力。

2.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有效传递的基础,但目前并没有贯穿整条咖啡供应链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持,难以实现咖啡供应链的全程可视化。

(四)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资金链层面的问题

1. 种植环节资金问题

咖啡树一般在第5 ~ 7 年才丰产,每年的成熟期通常需要8 ~ 10 个月,周期较长,农资成本较高,要求咖农拥有一定基础资金来运转,但对于大多数咖农来说,种植和收获期间运营十分困难,有时收购商赊购咖啡,更是阻碍了咖农的再生产。

2. 加工环节资金问题

对于云南本土咖啡加工企业来说,要想发展精品咖啡,提高精深加工技术,就必须有资金支持。

3. 咖啡供应链的融资困境

一方面,传统的咖啡供应链组织化程度低,组织链复杂、参与主体过多且分散,管理不规范,以单个咖农进行融资,抗风险的能力较差,进行融资的操作难度大。而供应链一体化本就以整合供应链、减少交易分支和多余环节为目标。另一方面,评估难度较高。传统的咖啡供应链中,由于融资对象的财务及运作透明度较低,金融机构缺乏各类评估数据,而大多数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审核评估的准确性低。

五、云南咖啡供应链“四链合一”的创新运营管理构设

(一) 云南咖啡供应链“四链合一”构建机理及系统框架

通过对咖啡供应链核心问题的前述分析,要提高云南咖啡供应链的整体附加值,有两个方向的思路: 一是延伸咖啡加工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的参与阶段,从低端向高端跃升,缩短企业参与生产最终产品的距离; 二是把咖啡种植、初加工阶段“做深、做精、做细、做透、做绝”,使所处阶段的附加值上移,如图11、图12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1 运用“微笑曲线”提升云南咖啡供应链附加值的思路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2 运用“微笑曲线”提升云南咖啡供应链附加值的思路

根据这两个思路,针对咖啡供应链在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上的问题分别提出创新运营管理框架系统,实现咖啡供应链的创新运营管理,最终形成良好的咖啡供应链环境,如图13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3 良好的咖啡供应链环境示意

据此构设机理,本部分将结合云南咖啡供应链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存的问题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一体化及咖啡供应链金融理念融合到供应链的组织链、信息链、技术链及资金链的运营管理中,“四链合一”实现咖啡供应链的创新运营管理,思路框架如图14 所示。

(二)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技术链层面的创新运营管理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供应链的监控

将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对咖啡供应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面监控中。物联网的技术运用包括传感器、GPS 定位系统、电子标签等,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数据上传到搭建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政府及核心企业共同合作带头。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4 云南省咖啡供应创新运营管理系统

2. 提高咖啡种植、精深加工技术

种植方面的技术主要考虑对咖啡种植环境的检测,精品咖啡强调咖啡必须种在合适的土壤、气候环境中,要保证这一点,需要在种植之前就进行种植地的检测,种植过程中也需要实时监督、检测各项指标,如农药残留等。

加工方面的技术一方面考虑咖农完成的初加工技术,需要足够的设备和加工技术指导培训实现这一点,主要依靠合作社和核心企业的作用,在针对组织链优化的部分会进行详细阐述。另一方面,咖啡加工企业积极地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将营销重点转移到生产精品咖啡上,提高在咖啡供应链中的附加值。

(三)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信息链层面的创新运营管理

对云南咖啡供应链的信息链层面的运营管理优化策略主要是通过搭建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 如图15 所示)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整合咖啡供应链各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来改变传统的咖啡供应链上的信息只能在两个节点之间传递的现状,从而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之间的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些整合能够保证整个供应链上信息的可靠传递、无缝对接、快速响应、及时搜索和反馈信息,实现整个咖啡供应链的可视化、智能化,确保产品的安全,让消费者放心。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5 云南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信息源构成

(四)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组织链层面的创新运营管理

本部分结合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从横向、纵向完成咖啡供应链的一体化,对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对供应链外各类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实现产品产销统一管理体系,保证各环节的协调畅通,以此实现组织链层面的创新运营管理。

1. 通过横向一体化形成规模效应

“农户+ 合作社+ 联合社”横向一体化组织模式( 如图16 所示) 是零散的个体咖农自愿加入咖啡专业合作社,再将业务上有联系或地理位置相近的合作社通过签订联合协议组成咖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也就是将小规模的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规模较大的市场主体,形成规模效应。联合社以企业的形式申请注册,在后期经营中,采用统一经营与合作社分工生产的统分合一模式。这种情况下,联合社可以在咖啡生产中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制定生产计划,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与培训,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并以联合社的形式与咖啡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在与农资企业和咖啡加工企业的合作中不会太处于弱势,统一采购农资可以降低成本。横向整合的另一种形式是“公司+ 种植基地”模式,但本文所分析的云南本土中小型咖啡企业都没有这种能力,在此不做过多探讨。

综合发现,云南咖啡供应链横向一体化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既可以发挥咖农的种植经验和技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调动咖农的生产积极性,还能保障蔬菜生产的科学化管理,降低规模小、不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和个体农户模式下的管理费用与生产成本,提升农户在咖啡供应链上的话语权,提高咖啡的质量和产量,从而为咖啡加工企业发展精品咖啡提供合格、高质量的咖啡原豆,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6 “咖农+ 合作社+ 联合社”组织模式示意

2. 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虽然横向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发展在咖啡种植初加工环节降低了咖农生产成本,但就咖啡供应链整体而言,横向一体化运营模式在缩减流通环节、控制运输消耗等方面的作用不够。因此,考虑在上述横向一体化的基础上,再次对咖啡供应链进行纵向一体化的整合。即围绕核心企业,把咖啡的种植、加工、销售及运输等环节整合起来,各节点企业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对于云南的咖啡供应链而言,由于大多数咖啡加工企业实力较弱,无法作为核心企业,主要是咖啡交易中心作为核心企业,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将上下游联结起来,在此以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为例。虽然其相对云南其他咖啡交易中心发展较好,但依旧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①竞标会时间不固定; ②生豆由供货商自行储存,不规范会造成损耗,与样本有差; ③有初加工能力( 有去壳设备) 的企业才能参加竞标会,咖农难以参加。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线上竞价,但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借鉴国外咖啡交易中心的经验,结合云南咖啡产业实际情况,对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运营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如图17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7 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新的运营流

综合上述分析,要实现云南咖啡供应链一体化,借助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形成“农资企业+ 咖啡生产横向联盟+ 咖啡交易中心+ 加工企业+ 分销商+ 消费者”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具体组织模式如图18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8 云南咖啡供应链一体化组织模式

在一体化模式下,联合社与农资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与咖啡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保证咖啡有稳定销售渠道。具体运营过程如下:

(1) 在种植环节,联合社统一向农资企业购买咖啡种植需要的物品,分发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分发给咖农,种植过程联合社需要实时监督咖啡管理。

(2) 在初加工环节,咖啡成熟咖农采摘鲜果后交由联合社统一初加工处理成原豆,加工器械由合作社统一购买,初加工环节需要全程监控,并将检测原豆干燥程度,以视频、图片、数据等形式上传到信息平台。

(3) 在收购环节,联合社将样品生豆寄送到咖啡交易中心检测,检测结束后由交易中心将咖啡信息上传到信息平台。同时联合社将生豆包装并贴电子标签后交付给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公司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同评估筛选。物流企业将咖啡直接运送到咖啡交易中心管控的仓库储存。生豆收购企业将订单需求发送到交易中心进行匹配,并在线上或线下竞拍。竞拍成功后直接在线上结算,仓库发货。

(4) 加工企业进行去壳、烘焙等深加工处理,并全程监控。

(5) 在中间销售环节,咖啡产品要贴上电子标签,其中录入了订单信息及目的地。交由物流公司统一在指定时间内配送。

(6) 在终端销售环节,消费者扫描咖啡产品上的二维码,可以了解咖啡的整个种植、生产及运输等信息,并评价反馈。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反馈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整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咖啡的质量,咖啡交易中心为联合社提供农资及技术指导,并在种植过程中到联合社进行监督、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产品本身农药残留等检测项目,也要对客户指定的一些检测项目进行检测,从源头保障咖啡质量。另外,为了促进咖啡供应链的稳定发展,交易中心和联合社应该灵活应用激励机制,咖啡交易中心可以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后,对做得好的联合社按适当比例把部分利润分给联合社,联合社同理奖励咖农。要实现咖啡供应链一体化,各个节点企业要统一战略目标,以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基础,需要参与主体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着想,实时地将重要信息发布到信息平台,从咖啡的生产到销售,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快速反应,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供应链中合理分配利润,来保障各节点企业的利益。

总之,一体化模式的运用,将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个体系内,重视企业间的协调合作,使整个咖啡供应链组织化程度提高,提高咖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企业与合作社在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产品最优产量取向的一致性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收益最大化,而且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违约风险和运输消耗。各节点企业协同发展,种植、加工、销售、运输各环节紧密联系,降低咖啡的损耗,保证了咖啡的质量,满足了发展精品咖啡的要求。

(五) 云南省咖啡供应链在资金链层面的创新运营管理

1. 供应链一体化下构建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有利条件

第一,供应链组织化程度高带来的融资可操作性。

传统的供应链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参与主体过多且分散,管理不规范,以单个咖农进行融资,抗风险的能力较差,进行融资的操作难度大。而供应链一体化本就以整合供应链,减少交易分支和多余环节为目标,因此,在咖啡供应链一体化下,由联合社的负责人统一申请融资,高度的组织化下,金融机构可以不用担心传统咖啡供应链中存在的操作难度和风险。

第二,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带来的评估准确性。

传统的供应链中,由于融资对象的财务及运作透明度较低,金融机构缺乏各类评估数据,而大多数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审核评估的准确性低。而在咖啡供应链一体化下,在融资前的审核评估过程中,金融机构除了审核融资对象提供的纸质申请资料和现场考察外,可以通过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对融资对象过去的交易记录进行查询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第三,全程可视化、智能化带来的监督便利性。

传统咖啡供应链中,即使融资成功,后期的监督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机构无法实时掌握融资对象的经营状况,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往往不提供融资。但在咖啡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中,对物联网及互联网的运用,实现了咖啡供应链从种植到生产的全程可视化、智能化,因此融资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进行全程监督,提高了监督的便利性,降低了风险。

2. 咖啡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构建

要提高国内本土企业在咖啡产业链中的附加值,就必须保障咖啡种植的质量并发展精深加工技术,而前提是解决咖啡联合社和加工企业的资金问题。因此,分别针对咖啡联合社及咖啡加工企业两大供应链主体构建融资模式。

首先是针对咖啡联合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咖啡的种植和收获时间较长,质量、产量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意味着融资风险较高,因此,为了顺利实现融资,维护供应链各方利益,除了充分运用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在针对联合社构建供应链金融时,还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融资的风险性、加强合作的稳定性: ①咖啡供应链核心的咖啡交易中心在与咖啡联合社签订合作协议后,作为担保方,交付金融机构一定的保证金,咖啡联合社偿还贷款后金融机构将保证金全部退回交易中心。②联合社需要向保险公司购买相对应的农业保险,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利益损失。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咖啡的生长、成熟周期和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数据实时、分次发放贷款,联合社需要定期、如实报告资金用途及咖啡种植生产状况,如过程中咖啡的生产出现问题或资金挪作他用,金融机构可以立即终止向联合社发放贷款。

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在金融机构通过咖啡供应链信息平台对联合社进行实时监督的同时,咖啡交易中心也必须承担对联合社的监督责任,并在联合社通过咖啡交易中心完成交易后告知金融机构及时收回贷款,只有各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并确保执行力度,才能保证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顺利进行,保障各方的利益,实现共赢。针对咖啡联合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9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19 针对咖啡联合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其次是针对咖啡加工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在云南省咖啡产业中,咖啡加工企业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品牌咖啡经营商,如雀巢、星巴克等,另一类由咖啡烘焙经销中心、烘焙学校、咖啡馆等组成。云南省本土咖啡加工企业大都属于第二类,因此在此讨论第二类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由于咖啡烘焙经销中心类企业实力较弱,互联网融资渠道比传统融资渠道在效率、时间和空间成本、信息收集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优势较明显。同时,由于咖啡烘焙经销中心类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做抵押,电子商务经营业绩不足,又需要及时获得发展深加工技术的款项,因此,借助互联网融资平台创新适合企业的具体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如图20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20 针对咖啡烘焙经销中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六) 云南咖啡供应链创新运营管理的优势分析

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的创新运营管理实现了“四链合一”,形成了良好的咖啡供应链环境,与传统咖啡供应链相比“四链合一”后的云南咖啡产业特色优势如图21 所示。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图21 云南咖啡供应链创新运营管理特色优势

(1) 种植生产标准、战略、目标统一,咖啡质量保证。为了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咖啡供应链上的主体需要统一战略,都以生产精品咖啡为发展目标,制定种植生产标准,通过咖啡信息共享平台对各环节进行监督,保证咖啡质量。

(2) 运输储存统一协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咖啡从咖农到分销商手中统一用同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输,该物流公司由供应链各主体共同参与审核选择,一旦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出现问题,需要共同评估重新选择。一方面,保证运输储存的专业性,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咖啡的运输渠道和环节,提高效率。

(3) 供应链上参与者减少,效率提高。通过供应链上游、中游的横向、纵向整合,形成了“咖啡联合社—咖啡交易中心—咖啡加工商”的运营模式,咖啡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直接进行交易对接,减少了传统咖啡供应链多层级的中间商,以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4) 数据、资源共享,实现信息有效传递。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时手机各环节运营数据,通过咖啡信息平台进行数据、资源共享来实现不同环节间信息的有效传递。

(5) 咖农咖啡销售渠道稳定,收益保障。咖农与咖啡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由咖啡交易中心为其匹配适合的收购商,保证咖啡销售渠道稳定,咖农的任务则是集中精力种植生产咖啡,保证咖啡源头质量。

六、结语

随着国内市场对咖啡需求的不断提升,需求结构在变化,云南本土咖啡企业想要抢占市场,如何实现咖啡供应链的创新运营管理,积极发展精品咖啡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基于“四联合一”分析云南本土咖啡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旨在解决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等核心问题,推动本土咖啡供应链的发展。但限于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整个供应链,并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需要较高的资金成本,且建设周期长,尤其需要核心企业带头和政府的支持; 以及研究水平有限,咖啡供应链在不同层面的创新运营管理还有很多分析探究中的细节问题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做更深入的剖析。

参考文献:

[1] 肖新艳. 全球价值链呈现“双曲线”特征——— “微笑曲线”和“彩虹曲线” [J]. 国际贸易,2015( 8) : 38 – 40.
[2] 孙德升,刘峰,陈志.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微笑曲线理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 ( 15) :49 – 54.
[3] 王冬. “互联网+ 茶业”重塑茶业发展“微笑曲线”之思考[J]. 福建茶叶,2017,39 ( 11 ) :24 – 25.
[4] 吴志文. 基于“微笑曲线”的广元市核桃产业发展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18,182 ( 3 ) :158 – 161.
[5] 张超,张陈. 农业价值链融资国内外研究综述[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8,36( 6) : 110 – 116.
[6] 丁莉,周向阳. 中国咖啡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展望[J]. 农业展望,2017 ( 10) : 53 – 58.
[7] 胡方方,尹国宇. 云南省咖啡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J]. 当代经济,2017 ( 20) : 26 – 27.
[8] 杜杉. 云南咖啡再遇价格低谷,有关人士呼吁: 中国咖啡消费不必舍近求远[J]. 时代金融,2018,698 ( 16) : 56 – 58.
[9] 孙开钊. 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看小农户增收之谜[J]. 中国发展观察,2018,203 ( 23) : 55 – 57.
[10] 梁文卓. 创意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18.
[11] 宋华. 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现代供应链及其创新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18 ( 3) : 10 – 15.
[12] 辛晖. 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对策[J]. 现代营销,2018 ( 12) : 98 – 99.
[13] 李岩. 有机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2015.
[14] 王米娜. 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整合设计的思考[J]. 辽宁经济,2015 ( 9) : 86 – 87.
[15] 邱春晓. 供应链视角下农民合作社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研究[D]. 温州: 温州大学,2017.
[16] 邵晓华. 蒙牛乳业供应链的一体化战略模式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2017.
[17] 付浦君. 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3.
[18] 纪良纲,刘东英.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 1 – 305.
[19] 王文继. “互联网+”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创新[J]. 农家参谋,2018 ( 23) : 33 – 34.
[20] 韩喜艳. 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21] 盘艳芳.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鲜葡萄产业网络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8,884( 23) : 19 – 20.
[22] 尤娅萍.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8 ( 7) : 386,388.
[23] 哈乐群. 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与优化[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24] 曹晓青. 不同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2017.
[25] 刘一成,吴若均,邹璐璐.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 现代商业,2018,484 ( 3) : 107 – 110.
[26] 张安琪.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D 公司融资渠道研究[D]. 沈阳: 沈阳大学,2018.
[27] 李金玲.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农户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基于陕西农户调查数据[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8] 石洋洋. 引入农业保险下种植业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性与利润稳定性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2017.
[29] 俞佳超.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J]. 商业研究,2018 ( 11) .
[30] 弓静勇.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供应链金融问题研究[D].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2017.

【声明】本文或部分内容转载自 《供应链管理》2021年第2期,用于信息交流和学习参考之目的,不涉及商业用途。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若存在权益侵犯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引用: 云南咖啡供应链现状与运营管理创新.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6081.
《供应链管理》杂志的头像《供应链管理》杂志专栏作者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