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用:何黎明.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现代化[J]. 供应链管理, 2021(01):7-12.
作者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前言
2020 年12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 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深刻认识国际国内新发展形势下的新机遇新挑战,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度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十四五”规划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指出了新方向,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1]。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提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指示,首先要理解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的意义。“十四五”规划出台之前,党中央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做了大量铺垫性工作。“十四五”规划出台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换言之,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是高度统一、一脉相承的。两者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表现和本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本文还讨论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举措。
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现代化紧密关联
产业链供应链在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以及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供应链实施的技术封锁,已经唤起了社会各界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视。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更加突出了产业链供应链在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国凭借完备的产业体系,在疫情初期迅速建立应急供应链,保障了民生和医疗物资供应,在复产复工阶段迅速扩增抗疫物资供应链,促进国民经济复苏,助力了全球抗疫。另一方面,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安全隐患,迫切要求我们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建立产业备份系统,以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核心的支撑点和破局点。安全稳定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前提。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动力已显不足,而战略新兴产业还在培育中,只有守住安全这条底线,我国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在全球经济波动和调整中稳定住现有格局,从而避免因劳动力和资源的成本上升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日益不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安全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高歌猛进的时代,政府部门和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成本和效率上,但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战已经证实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后疫情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后疫情时代,安全将成为与效率、创新能力同等重要的维度,共同组成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能力。缺乏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即便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也无法在各种自然、经济和政治风险下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安全稳定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必须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
另一方面,现代化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才能称为现代化。因此,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意味着要不断地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坚持创新,坚定地向全球供应链高端延伸,增强主导权,构筑核心竞争力。现代化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必由之路,产业链供应链只有通过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全球领先,才是真正安全稳定的。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进程,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必须把握安全稳定这个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指的是通过理论、技术、生产组织模式和政府治理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特别是保障关键领域和核心产业上的自主可控,从而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核心目标。
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水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国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要从规模驱动转变为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随着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持续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攀升。但整体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有限,制造业供应链的高端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因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确保经济稳定安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水平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65% 以上,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要求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高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对某些战略性自然资源,如铁矿石、原油的进口依赖度过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日益升高的国际环境下暴露出安全隐患。因此,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对废旧资源的逆向利用能力,应用新的环保技术打造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和绿色低碳新模式,缓解过度依赖进口的情况[2]。
(三)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水平是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举措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蔓延,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甚至萧条,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严重阻挠。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承受低端产业转移、高端供应链回流的双重压力,也肩负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与供应链协同的责任。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现代化水平,有序引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积极管理安全风险,通过国际合作切实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挑战。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倒退难以避免,全球统一市场将被贸易壁垒分割成为很多相对独立的局部市场。碎片化的市场大幅限制了企业拥有的潜在供给和需求,通过大规模加工制造来生产全球性商品的传统模式面临效率下滑的风险。因此,必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地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应对全球市场碎片化的挑战。
(四)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水平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有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凭借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经济强劲增长,向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球市场萎缩,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版图面临重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产业链供应链是核心抓手。只有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吸引全球人才、物流、技术、品牌、信息、数据等优质生产要素源源不断流入,才能留住关键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凭借巨大的国内市场重塑经济竞争力。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纠偏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失衡的现状,保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缺乏独立自主的关键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备的产业体系,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相互叠加的产物,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无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开始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重要产业关键技术的缺失往往使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缺乏核心技术也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级化发展困难。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微薄。而发达国家长期占据价值链顶端,获取了大部分利润。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实现发展,短期看这不失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捷径,但从长期看单纯依靠技术引进的手段将导致我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使我国产业链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近年来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尝试着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但至今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而且有些产业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原因就在于部分高端产品价值链核心环节都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进程。
(二)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区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相对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健康发展。我国经济重心过度偏向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各类要素成本逐年上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逐年下滑,而中西部地区大量的人口和资源红利却被闲置。这进一步导致我国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地区的转移,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构成潜在风险。
(三)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缺乏的并不是充足的金融资金,而是维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发展资本和创新发展资本。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困境是维持发展所需资本的长期化和实际获得资金的短期化之间的错配和扭曲。我国缺乏将社会储蓄资金有效地转化为维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发展资本和创新发展资本的金融模式[3]。
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和业务模式亟须创新,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服务能力需要提升,操作规范需要标准化,供应链金融监管需要加强。金融业需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 四) 政治性风险不可忽视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面临非市场性风险的威胁。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崛起,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意义,避免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过度依赖中国。例如,美国和日本政府已经制定政策,以承担部分搬迁成本的方式鼓励企业将供应链迁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国防安全、信息安全以外的又一重要因素,促使发达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上进行战略调整[4]。这种非市场性行为在体量和结构上均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形成较大损害,在涉及高新技术的产业影响尤其严重。
五、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现代化水平的方向和举措
(一) 以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一是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研发力度,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全面实施基础产业再造工程,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核心技术专利打造硬实力,以技术实力在全球布局关键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价值链层级。三是大力推动数字化创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基础设施、装备和作业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导企业建设数字供应链体系,推动新技术与供应链的融合,大幅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和全球竞争力。
(二) 推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宏观管理体系
一是要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评估评价体系,建立统计机制和指数体系来监测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情况,提高供应链全过程弹性。及时把握不同突发事件下重点影响的风险环节,提前开展不稳定性预警与管理措施。二是要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机制。在地域层面,对国内产业转移进行主动管理和有序疏导,增强区域间协同。在产业层面,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将自身的供应链软硬件资源,垂直共享给上下游企业、横向共享给其他产业链。共同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三是要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体系,增强对全球范围内供应链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体系。
(三) 要在全面扩大开放中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
一是要以RCEP 自贸区成立为契机,抓住中国从“世界工厂”成长为“世界市场”过程中的机遇,在金融、法律、物流和数字服务等领域寻找新增长点[5]。二是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吸纳全球优质供应链资源的能力。三是要深化多双边与区域合作,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国际合作切实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四) 加强供应链行业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一是要鼓励行业组织推动供应链领域产学研合作,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相互协同,激发创新能力,培育专业人才,逐步形成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二是要加强供应链相关专业研究,行业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始终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的前沿领域和最新趋势,通过举办定期的论坛、会议、沙龙和学术期刊,深化供应链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形成独立自主、本土化的供应链理论和实践成果。三是要持续培育多层次专业人才,行业组织履行好公共职责,为供应链相关领域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通过培训、认证和学术交流加强供应链人才的专业水平,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 继续做好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是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7〕84 号) 文件精神,2018 年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八部门启动了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共有55 个城市、266 家企业被评为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两年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继续利用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这一重要抓手,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水平。重点做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强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六、总结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安全可靠”的升级版。前者相比后者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要求更加系统化。“十四五”规划不仅要求全产业链提升,各个行业都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而且从微观的供应链能力建设、中观的供应链区域协同和产业协同,到宏观的国际供应链合作都有所涉及,从效率、技术、安全等各个维度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
“十四五”规划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的统筹安排体现了党中央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把握,这为我国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供应链事业注入了信心。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领域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精神,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苗圩.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N]. 经济日报,2020 – 12 – 09 ( 011) .
[2] 李宇信. 破局铁矿石高价困境的废钢政策探讨[J]. 冶金管理,2020 ( 16) : 4 – 7.
[3] 张杰,杨连星. 资本错配、关联效应与实体经济发展取向[J]. 改革,2015 ( 10) : 32 – 40.
[4] 周均旭,常亚军.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越南的优势及对中国“大国雁阵模式”的挑战[J]. 学术探索,2020 ( 1) : 24 – 31.
[5] 张飞. 以RCEP 签署为契机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N]. 海南日报,2020 – 12 – 23 ( A12) .
网址引用: 《供应链管理》杂志.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现代化.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