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需要消耗检验、认证、管理等成本,不仅会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会使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成本增加,如果缺乏有效的补贴机制培育生鲜农产品进入优质优价市场环境,不能弥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因采用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技术而增加的成本,势必会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培育优质优价市场环境的积极性(赵林度,2021)。
补贴机制在于培育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那么品质信号的真实性谁来保障?
一、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分析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分析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机制的基准。因此,需要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进行分析。通常,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主要包括产地环境保护成本、产品质量控制成本和产品认证成本。
产地环境保护成本
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赖于种植/养殖环境,良好的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是实施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前提。Lingard(2002)认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要求产地环境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例如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均会影响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实时获取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数据,以及远程温控、喷洒农药、施肥和灌溉等数据的能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可以实时监测产地环境状况。为了能够按照产地环境保护标准安排生产,生鲜农产品产地环境实时监测、污染预防与治理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产品质量控制成本
为了贯彻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必须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食品健康的视角保障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性。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涉及管理规范、技术标准、软件平台和硬件系统的投入,从而增加了生鲜农产品质量控制成本。
生鲜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轨迹追踪技术、证据链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集成应用,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保障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随着生鲜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相应的产品质量控制成本也逐渐增加,生鲜农产品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均衡成为重要的决策焦点。
产品认证成本
在生鲜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中,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结果的确认,在政府监管下获得的具有政府公信力的产品认证。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会增加人员投入成本、专家咨询、交流活动成本等,以及产品检测费用、认证费用、标志使用费用等新增成本。
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成本应该涵盖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每一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在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方面的投入都应该纳入产品认证成本之中,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成本分析,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每一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努力水平,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在生产加工标准化中的成本投入,不仅用于评估每一个成员基于成本的收益分配,而且用于评估每一个成员维持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努力水平。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都是为追求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而额外追加的成本,在市场信誉机制不健全、产品尚未形成品牌优势之前,应以政府补贴形式追求市场回报。
二、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要素分析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以产地环境保护成本、产品质量控制成本和产品认证成本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为基准,不仅涉及面广、覆盖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而且影响深远、关系优质优价市场环境培育。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要素,主要包含补贴对象、补贴范围和补贴方式三个方面。
补贴对象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对象,直接影响着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的制定与执行。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对象,应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源头的种植/养殖环节寻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对象的选择,应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的制定与执行,使补贴对象成为推动者、带动者。针对一个特定的生鲜农产品,选择具有特色的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作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对象,能够产生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
补贴范围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是对生产加工标准化过程的补贴,需要根据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过程的实际成本确定补贴范围,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作用。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的目的,在于补偿补贴对象在生产加工标准化过程中消耗的成本,在于帮助补偿对象为培育优质优价市场环境的努力而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范围的确定,不仅以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成本为基准,而且应在培育优质优价市场环境的有效范围内。从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消耗的成本来看,可以将补贴范围确定为产地环境保护成本补贴、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补贴和产品认证成本补贴。
补贴方式
面对不同的补贴对象和补贴范围,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方式应注重提高补贴效率和补贴效益,注重生鲜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环境的可持续性。在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方式上,通常采用项目补贴和直接补贴两种方式,仍然坚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价值作用的补贴原则。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方式的确定,应注重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之间的关系协调。面向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以项目为依托设立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财政专项。以农户为对象,设立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直接补贴,可以有效调动农户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投入的积极性。
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机制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电商成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来自政府的补贴通过核心企业传递到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三个补贴对象。产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项目补贴方式,而农户主要以直接补贴方式。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机制如图1所示,体现了补贴对象、补贴范围和补贴方式等补贴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
补贴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补贴对象处于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要素的中心位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补贴范围和补贴方式。三个补贴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既可以由补贴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和补贴范围,也可以由补贴范围确定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结构关系,彼此相依、相互影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生产加工标准化行为具有公益性,如果不能在培育优质优价市场环境获得市场回报前得到应有的补贴,就会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努力水平,影响生产加工标准化可持续性。在构建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机制过程中,需要建立补贴对象、补贴范围和补贴方式之间稳定的结构关系。
补贴要素之间的运行方式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营体系中,补贴要素之间的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种植/养殖环节以政府补贴培育着优质优价市场环境,即以逐步增加的补贴提升生鲜农产品价格,寻求补贴与回报之间的均衡。随着优质优价市场环境的形成,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补贴也将逐步降低直至进入无补贴的市场环境。
在补贴要素之间稳定的结构关系支持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之间稳定的结构关系逐步形成,以逐步提高的努力水平培育优质优价市场环境。在补贴要素之间的运行方式中,补贴与回报之间均衡状态的测试、协调、优化成为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补贴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度. 2021.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M]. 科学出版社.
[2]Lingard J. 2002. Agricultural subsid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J].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3): 1-4.
网址引用: 林度空间. 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的成本分析与补贴机制.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