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用:刘景景,张静宜,陈洁.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水产品国际供应链变化及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分析[J]. 世界农业,2021(01):20-27.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作为外生突发事件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1],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循环造成全面深刻的影响,其扩散性和衍生性的效应仍在持续。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市场的需求,水产业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疫情影响,全球水产品供应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渔业产业的各个环节也受到疫情冲击和外部形势变化的影响,疫情发展对水产业的影响逐渐呈现全方位态势[2]。随着疫情影响程度的加深,生产供应、市场流通和进出口贸易等环节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和质量监管的漏洞。如何确保水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安全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是水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思考的课题。目前,对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的文章多是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论述[3],或讨论疫情背景下产业环节遭受的影响和应对措施[4],对国际供应链的分析较为欠缺,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的格局下,国际市场的变化对国内供需的影响需要重视。
二、疫情影响下水产品国际供应链的变化
(一)水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整体萎缩
水产品供应链依赖于全球各个环节的紧密合作,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断裂,整个网络就会瘫痪.各国政府为减缓病毒传播而采取的社区防疫隔离、工时调整、企业关闭、旅行限制等防控措施,阻碍了整个水产品供应链上的商业活动,对世界主要水产品进出口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受消费需求下降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水产品出口国损失惨重.2020年上半年,越南水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据澳洲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预测,2019—2020年财政年度澳大利亚渔业产值将降至28.1亿澳元(1澳元≈4.93人民币,2020),达到近15年来的最低点,降幅12%[5].以虾产品供给为例,2010—2018年全球养殖虾的复合增长率为4.6%①.根据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的年度产量调查和预测,受疫情影响,全球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可能下降10%以上.
①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的综合数据测算结果。
(二)国际水产品供应格局变化
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的成效已经成为决定主产国水产品发展形势的重要变量,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疫情应对方面表现较好,生产能力和进口需求比较稳定,出口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保证,这成为贸易发展的优势。而厄瓜多尔、印度等地疲于应付疫情防控,更谈不上对出口水产品安全的把控,消费者对这些国家的水产品进口需求显著减少。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7月,中国自印度、厄瓜多尔进口的水产品数量同比分别下降36%和8%。据厄瓜多尔对外贸易投资和渔业部统计,疫情造成的人力不足和需求下降等问题,导致厄瓜多尔3~8月的虾产量减少了约12%。
(三)疫情促使各国重视本土水产业发展
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让一些国家意识到水产品自给的重要性,甚至将此上升到食物安全的高度,很多国家就此出台水产业扶持政策。例如,美国水产品总量约有90%依赖于海外进口,政府将这一现象认定为严重的食物安全威胁,并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5月7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通过消除限制美国渔民的监管壁垒来促进本土水产业的发展,并帮助扭转不断增长的水产贸易逆差。为应对疫情,美国农业部斥巨资购买本国产的农(渔)产品;英国政府也启动百万英镑捐赠计划,以帮助本土海鲜企业投资基础设施。
2016-2019年,肯尼亚从中国进口大量罗非鱼产品,这对当地养殖水产品价格造成极大冲击。受限于贸易阻断以及当地部分消费者认为新冠病毒存在于中国进口的鱼类中,肯尼亚本土生产商将疫情视为他们逐步摆脱从中国进口罗非鱼的依赖、发展本国水产的机会。由于国际供给趋紧、进出口贸易受限,为各国本土水产业发展迎来契机。
三、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分析
本文用水产品自给率指标来反映中国的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自给率即水产品产量占消费量的比重。水产品消费量是产量和净进口之和。中国水产品产量中包含远洋水产品,远洋产品剔除境外出售量后的水产品自给率称为综合自给率。进一步剔除进口和国内加工鱼粉所用的原材料,供人食用的水产品自给率称之为食用自给率。
(一)中国水产品自给水平变化及趋势
按照自给率算法和数据可得性分析发现,自1976年以来,中国水产品自给率变化大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水产品自给率较高,食用自给率高于综合自给率.为了解决“吃鱼难、吃鱼贵”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特别是随着“以养为主”方针的确立,中国水产品供给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国内需求及价格不断增长的刺激下,远洋捕捞水产品运回比例也呈不断走高势头(图1).剔除远洋境外出售部分,中国水产品总产量由1976年的507万t增长到2019年的6 395万t,年均增长6.1%.得益于产量的稳步增长,水产品综合自给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表1).如果按供人食用与动物饲用分,则受近年来国产鱼粉数量持续走低、鱼粉供给逐步以进口为主的格局影响(图2),食用水产品自给率的水平更高.1976年至今,综合自给率平均值为99.2%,其中水产品食用自给率平均值为101.4%,高于综合自给率2.2个百分点(表2).中国水产品自给率水平较高以及食用自给率水平更高的主要原因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①与中国水产品的整体养殖水平较高有关.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大国,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确保了自给率的高位稳定.②与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及水产品品种结构有关.自古以来,中国消费者喜食鲜活、多刺鱼类,这与国外消费者以无脊间刺的鱼类消费为主的习惯大不相同;从消费种类来看,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要明显高于国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水产品的供给数量、种类更多要依靠自身.
二是水产品自给率水平总体高位波动下行,近年来加速下滑.分阶段来看,水产品自给率的变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的高位平稳阶段.1983年以前,中国水产品自给率总体基本稳定在101%左右,不管是综合自给率,还是食用自给率均超过100%.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的起伏波动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作为赚取外汇的重要产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1980—1990年、1990—2000年水产品出口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2%、15.1%,水产品综合自给率水平也呈现下行趋势;1980—1990年、1990—2000年水产品综合自给率分别年均下降0.2%和0.3%;2000—2010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水产品出口量增速放缓,年均增速由前两个10年15%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年均8.9%的稳健增长,水产品自给率也开始以年均0.2%的速率开始回升;2010年,水产品综合自给率和食用自给率分别达到99.6%和101.7%;2010—2016年,这7年间,水产品自给率总体平稳维持在较高水平.第三个阶段是近年来的加速下滑阶段.自2017年以后,随着食用水产品进口步伐加快,打击走私力度加强带来的正规渠道进口增加,中国水产品进口量尤其是在一般贸易进口方式中食用水产品进口量增长迅速,水产品自给率水平开始明显下降.食用水产品进口占一般贸易进口量的比例由2017年的38.9%上升至2019年的65.3%,提高了26个百分点(图3),食用水产品自给率则由101.6%下降到99.1%,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三是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进口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助推自给水平下行。伴随中国近海渔业资源退化,以及环保风暴下拆网拆围活动带来的养殖产能缩减,中国水产品供给能力在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决定了水产品供给增速将在中长期保持趋缓态势,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水产品自给水平将是一个稳中向下的过程。在供给结构性变化的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却在提升,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水产品市场尤其进口冻品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但中国经济率先走向复苏,在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的带动下,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由负转正,这将为水产品贸易尤其进口复苏奠定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为持续走低的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和动力,也将为进一步加快水产品进口释放积极信号。养护资源、调剂余缺、满足需求的作用凸显进口的重要性,适量的进口具有合理性。
(二)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水产品市场多地出现物流阻隔、市场休市、交易萎缩等现象,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虽然中国水产品自给水平很高,但因疫情多次与“水产品” “冻品”及“批发市场”等关键词相关联,不断引发消费者对水产品安全供给的担忧,水产品安全供给问题也逐渐由数量安全转向质量安全。根据受影响的产业环节和程度,可将疫情对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的影响划分为3个阶段。现结合阶段特征及水产相关产业的变化,分析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的形势。
应受限影响了水产品市场原本较为平衡宽松的供求关系,水产品交易量缩减、价格高企.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测算,在疫情影响最为集中的2~3月,水产品日平均交易量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1.6%,加权平均交易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8%和12.8%,达到每千克24.31元和23.39元的历史高点.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水产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恢复,市场成交量在5月开始恢复到常年水平,交易价格3月以后连续回落,到5月跌至每千克21.51元.产销衔接不畅还对生产环节产生连带效应.产品滞销增加了养殖成本和病害风险,同时还损害养殖收益和渔民生产积极性,水产品压塘还造成新一轮养殖生产进度滞后.但这一阶段水产品整体的供给安全仍有较强的支撑,为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各地全力保障交通畅通和物资供应,渔业部门根据情况调整春季生产计划、优化养殖结构、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为稳定渔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广东、海南等省还出台了针对罗非鱼等个别水产品种的临时收储与补贴政策.
二是进口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凸显阶段(2020年6~8月).在生产、流通秩序陆续恢复的时期,6月,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暴发将公众关注点聚焦到进口冻品及冷链食品的安全问题上.7月3日,海关从厄瓜多尔3家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环境和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此后,接连在进口海鲜外包装和海鲜加工企业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入风险扩大,消费者对海鲜冻品消费持审慎态度,水产品安全供给的主要矛盾从水产品供应是否充足、顺畅转为食用水产品是否安全,特别是进口水产品,并由此导致市场对水产品整体的消费意愿降低,水产品进口下滑成为大概率事件.一些水产品进口来源地主要是如厄瓜多尔、印度等的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但进口主要通过当地出口商,并不直接对养殖户(企业),对进口来源国的疫情信息掌握只能依赖当地海关通报,因此,进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口来源国的防控情况,进口商对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信息也难以完全掌握.2020年1~7月,中国水产品进口量334.62万t,同比减少3.98%, 进口额91.85 亿美元, 同比减少10.29%,进口均价较2019年同期下跌6.56%,高价格水产品进口加速收窄.不过,进口水产品在中国整体水产品供给格局中主要起到调剂余缺、辅助资源、休养生息的作用,进口增速减缓甚至下降也不会形成绝对的安全供给威胁.在这个阶段水产品质量安全迎来了一个窗口期,疫情带来的产业关注使得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水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水产品冷链物流和市场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短板也在逐渐补齐,这有利于水产品及其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
三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2020年9月以来)。9月,秋季学期正常开学,社会经济秩序进一步稳定恢复,疫情防控进入到常态化新阶段,水产品生产、加工、消费、进口等各环节和相关参与主体逐步由前期的紧急应对过渡到调整适应甚至创新阶段,供需双方再次回归到较为稳定的状态,市场交易价格稳中有涨。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尚未见拐点,但中国因疫情防控举措得力、形势不断好转,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迎来契机。在疫情背景下,国际供应链转移和整合加速,过去由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方式逐渐发生转变,正在由过去的出口导向型全球化转向利用内需型的全球化[6]。为加速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要更多适应内需升级、激活消费潜力,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
四、疫情暴露出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及质量监管的漏洞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暴露出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及质量监管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和盲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产品养殖、加工环节短板较多,难以快速适应形势变化。中国水产养殖业小、弱、散的特点明显,生产设施薄弱,经营理念滞后,养殖结构单一,追求产量的高密度精养模式趋于固化,养殖技术存在路径依赖,基本还停留在产定销的低效、粗放发展阶段,难以适应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变化发展。在饲料营养、疾病防控、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须解决[3]。水产品安全供给和质量安全仍有较多制约因素,在渔民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投入品使用、鱼病防治、兽药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隐患。水产品加工业一直是行业短板,疫情加速改变了消费者对冷冻预制水产品的认知,方便类食品、预制品以及休闲化、定制化加工品消费需求急速增加,水产加工业转型速度慢,还不能及时跟进需求变化。
二是流通环节的冷链物流存在安全隐患。跨地区物资运输的漏洞仍然存在,由于流通主体多元分散,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还存在一定盲区。特别是在冰鲜水产品进口、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人们意识到,冷链物流并非绝对安全。截至2018年,中国冷藏车保有量约为18万辆② ,仅占货运汽车的1.3%③。由于缺乏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督,一些经营者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但实际为节省物流成本选用敞篷车运送低温物品或进行间歇式供冷,大量不规范改装的冷藏车的运营也给公众安全带来了隐忧。此外,因冷链运输信息化水平低,装卸环节机械化水平低,易造成食品升温腐败和人为污染。
②数据来源: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8。
③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公路营运载货汽车拥有量1335.82万辆,国家统计局。
三是销售环节的市场运营水平较低。水产批发区低温、湿度大,病毒易存活。切割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污水直排等,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生物安全防控的薄弱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因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市场运营主体建设动力不足。市场硬件设施差、布局不合理,入场检测手段弱、信息化系统推进难,另外,市场还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加之批发商小而散的分布特点④ ,大量散货交易在批发市场进行,加大了运营难度。
④中国海鲜行业内企业约九成为个体户。
四是监管环节的有效性有待提升。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按环节由多部门分权共治,监管执行的综合协调性仍有待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难以落实落细,存在市场监管走过场的现象。例如,批次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的应用以偏概全;对重大风险点缺少关口前移的防控举措,在产品来源、中转路径、安全检测等方面存在空白点;对切割三文鱼等初级农产品的粗加工场地的细化要求欠缺;对入场从业人员缺乏健康管理等。《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施行近10年,2018年虽做出修订,但多限于管理部门名称与分工变化,实质性的修订不多,且对出口的监管要求显著多于进口,与当前中国水产品进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五、对保障中国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几点建议
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需要从保障有效供给和保障质量安全两方面入手,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努力做到防控疫情和稳产保供两手抓[7]。
一是促进水产养殖加工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变高密度、高投入、高风险的粗放生产方式。在养殖品种结构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加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力度。在养殖模式上,要推广高效设施渔业、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渔稻综合种养等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同时,加大复合育种技术、饲料工艺技术、低残留渔药技术、病害监测检验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水产品品质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支持水产加工业做大、做强,推动精深加工发展,加大方便、调理水产食品的研发力度,提高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以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反推消费潜力释放。
二是提高流通效率确保菜篮子产品安全。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冷链运输发展。基于《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冷链物流标准,出台强制性遵循规范;鼓励冷链运输经营者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强化冷链物流运输、装卸、储存等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车辆范运营水平;加强智慧冷链、智能仓储、生鲜供应链网络优化、冷藏保鲜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要促进水产品批发市场提档升级。加强对农批市场的标准化、绿色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加强农批市场流通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疫病防控能力。着重培育一批新型批发商,做大做强批发市场主体,减少零散交易。进一步优化布局,再造供应链条,形成产地、中心城市等区域批发与专业批发有机结合,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合理分工的新型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是加强全流程质量安全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和检测关口。明确市场运营主体责任,加强部门监管联动,提高监管效率。严格市场准入查验措施,入场产品“一品一码” “一批一检”;从严核验供货商经营资格;落实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对重点市场和经营进口水产品场所的产品包装、外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时公布结果,回应社会关切。重视全流程、无缝监管。加强禁用药物的宣传教育,完善监管主体名录,健全鱼类病害防控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强化兽药经营环节监管,规范水产品抽样规程,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健全基层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水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加强风险研判,做好应急管理和处置,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是强化安全评估和过程监管。实施进口国国家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制度,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分级查验制度,根据进口国安全风险等级确定查验方式和比例。对进口水产品企业加强注册管理,对境外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自控体系进行检查评估,实施远端防控措施,对产品生产、运输全过程提出防疫和消毒要求。严格进口监管,对进口商实施回顾性检查和不良记录制度。提高境外出口商和境内进口商备案准入门槛,要求其有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产品溯源制度和召回制度等。统筹疫情防控和外交大局。在严防疫情通过进口食品渠道传入的同时,保持与进口来源国密切沟通,以持续、正面的应对姿态,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的理解和支持。探索建立与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同周边国家、贸易伙伴的利益交融,维护全球水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近期,海关总署修订形成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境外国家评估和审查的条件、内容、方式和要求,应尽快加以落实,切实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
参考文献
[1]程国强,朱满德.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趋势、影响与应对[J].中国农村经济,2020 (5):13-20.
[2]史磊,刘龙腾,秦宏.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水产业发展:冲击、应对与长远影响[J].中国渔业经济,2020,38(1):2-7.
[3]张静宜,陈洁,刘景景.中国水产品消费转型特征及对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J] .中国渔业经济2019,37 (3)8-14.
[4]陈述平.新冠病毒疫情下我国水产国际贸易影响分析[J].科学养鱼,2020,368 (4):9-10.
[5]MOBSBY D,STEVEN A H,CURTOTTI R.Australian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outlook 2020[R].ABARES,2020.
[6]刘志彪.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与全球产业链集群重构[J] .江苏社会科学,2020 (4):16-23
+241.
[7]程国强.筑牢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J].农村工作通讯,2020 (4):29-30.
网址引用: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水产品国际供应链变化与安全形势分析.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