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

制造业与租赁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践行“所有并不重要,使用创造价值”的现代经营理念,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是制造业与租赁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下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以产品使用权转移满足供给方的利润收益需求和需求方的产品使用需求,制造商通过对产品租赁期间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创新,能够充分利用优势、弥补短板,更有效地开拓市场利润空间。

近年来,顾客更加关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非对产品的占有,这种趋势推动了制造业租赁服务模式的发展。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是为各行业提供技术、生产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其固定资产投入大、沉没成本高,租赁服务模式能帮助企业、个人在获得设备使用权的同时,将节约的设备购置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运营(赵林度等,2021)。

制造业与租赁服务业结合的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怀特克拉克集团发布的《2021世界租赁年报》对2019年全球前50大市场的设备融资租赁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和中国分别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租赁国。中国融资租赁新增业务额2514.7亿美元,增速为0.06%。发达国家60%的工程机械、飞机、医疗、船舶和各种车辆等设备都是通过租赁模式盈利的(李刚等,2009)。物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将进一步发挥优势作用,以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特点分析

制造业与租赁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制造业改革力的深入和租赁服务业创新面的扩展,为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的形成演化增强了动能。

1.租赁服务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从传统租赁到现代租赁,租赁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由于租赁灵活、便捷的交易属性,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

(1)租赁服务模式的概念

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租赁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设备、产品等实物的经济行为。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租人与承租人双方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合同期限内产品或设备的支配、占有和使用权利。

租赁行为的发生有三个构成要素:出租人、承租人和产品使用权。其中,出租人指拥有设备或产品使用权并通过提供租赁服务获得利润的一方,制造业服务化模式下通常是指制造商;承租人是指具有产品或设备租赁服务需求和租赁能力的一方,制造业服务化模式下通常是指顾客;产品或设备的使用则是指顾客通过支付费用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支配该产品或设备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如顾客通过签订并履行租赁期限为一周的叉车租赁合同,可以在这一周之内使用该叉车从事货物搬运、物流运输等活动。

(2)租赁服务模式的分类

根据租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租赁分为传统租赁和现代租赁,其中现代租赁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方式。

1)传统租赁。传统租赁既有物品租赁也有服务租赁,具有租赁期相对较短(除房地产租赁)、出租人提供基于租赁内容的全部服务、租赁期满后承租人需归还所租赁的资产、承租人仅对租赁物品拥有使用权等特点(许琳,2013)。

2)融资租赁。融资租赁通过特定的程序将资金与产品或设备相结合,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需求出资,向设备供应商购买相关设备,并将其租赁给承租人。在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拥有设备使用权并向出租人支付费用;租赁期满后,可根据租赁合同对租赁设备进行处置。

区别于传统租赁,融资租赁具有显著的特点:租赁合同生效后,除非租赁设备出现无法使用等情况,租赁双方无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需求购买相关设备,由承租人负责租赁设备的检查、验收,并负责租赁期内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合同约定退还或留购租赁设备。融资租赁的主要特点是,租赁期满后出租人可能将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3)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是一种为满足承租人短期设备使用需求的租赁方式,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使用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等技术服务。经营租赁模式下,承租人通常不具有购买设备的意愿,租赁的目的是满足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的短期需求。

经营租赁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可根据自身需求撤销租赁合同;二是在租赁期内,出租人承担资产风险,并通过多次租赁该设备以租金的形式获取利润。经营租赁与传统租赁类似,但其本质属于金融服务。

2.模式1:制造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服务渠道是连接制造商与顾客的纽带,服务渠道的选择和协调影响着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利润。目前,大多数产品服务表现为服务包模式,即一个服务包内包含产品所有部件的各类服务,并由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

在不考虑第三方租赁服务提供商的情况下,以汽车售后服务为例,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变速器控制模块以及电动门锁控制模块等各个模块部件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更换等服务由汽车制造商负责。在租赁模式下存在相同的情况,即顾客通过租赁平台(制造企业延伸平台或第三方租赁平台)获得设备使用权,并由制造商向顾客提供租赁期间的维修、更换等服务。

在制造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下,模块供应商和制造商是一次性买卖关系,制造商和顾客是租赁关系。制造商既是模块集成商又是模块服务提供商,制造商将模块供应商生产的模块集合成产品,然后直接面向顾客提供包括产品租赁+模块服务在内的“产品服务组合包”(图1)。

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
图1  制造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

在制造商提供模块服务模式中,租赁平台可以是制造商延伸平台或者第三方租赁平台,是顾客与制造商进行产品租赁的互动接口。首先,各个模块供应商依据合同约定生产相应的产品模块,并将其交付给制造商;其次,制造商将各个模块集成,完成产品的整体加工制造;最后,制造商通过租赁平台与顾客产生租赁关系,顾客向制造商支付一定的费用,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平台向顾客提供产品租赁服务以及产品租赁期间的模块服务。

模式1仍然属于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平台向顾客提供“租赁产品+模块服务”的服务形式,相较于传统制造业有一定利润优势和运作模式创新,但也有一些的不足。首先,产品制造商实际上是模块集成商,对于各个模块内部相关的技术、工艺并不擅长,配备相应的模块维修技术人员从事模块维修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其次,生产模块化的出现是基于各模块供应商的资源、技术优势和专业化分工,最了解模块生产、技术以及维修相关问题的主体是模块供应商,让制造商而非具备服务优势的模块供应商去面对顾客,浪费了模块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最后,模块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由制造商隔断,模块供应商无法深入了解顾客需求,与制造商沟通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阻碍了模块供应商提升生产能力的空间。

3.模式2: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

在模式1中,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平台与顾客接触,向顾客提供“产品租赁+模块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方式阻碍了模块供应商与终端顾客的联系,抑制了模块供应服务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利用。为平衡整个产业链的服务能力,模块供应商不仅进行产品模块化生产,还可以为下游顾客提供模块服务,即由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

在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下,模块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除一次性买卖关系外,还包含制造商委托模块供应商面向顾客提供模块服务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制造商依然是模块集成商,将模块集成组装成产品并向顾客提供产品租赁服务,但是租赁期间的模块服务由模块供应商向顾客提供(图2)。

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
图2  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

在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中,租赁平台仍然是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平台,模块供应商依据合同生产相应的产品模块,并将其交付于制造商;制造商将各个模块集成,通过总装生产线完成产品的整体组装;制造商通过租赁平台与顾客产生租赁关系,顾客向制造商支付租赁费用,制造商向顾客提供产品租赁服务,但顾客租赁期间的模块服务由制造商委托模块供应商向顾客提供。

在产品租赁期间,模块供应商通过提供模块服务与终端顾客建立连接,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模块供应商拥有模块生产、维修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由其向顾客提供模块服务不仅能够快速、精准地响应顾客需求,完成模块的维修、替换等服务,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模块供应商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其次,制造商委托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服务,能够节省制造商为提供模块服务而配置的人力、技术和设备成本,从而集中力量专注于其核心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将产业链从制造商延伸至模块供应商,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延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崭新的思路。

4.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的价值分析

租赁既是一种古老的经济行为,由于机器设备、车辆等租赁以及银行参与,租赁又是一个新兴行业。租赁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模式之一,“所有并不重要,使用创造价值”的现代经营理念已经日益成为制造商、租赁商和顾客的共识。制造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以租代购、先租后售或经营性租赁等各种灵活的销售手段满足顾客需求。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的价值分析,可以从租赁平台的价值和对产业链的价值影响两个方面展开。

(1)租赁平台的价值分析

制造业+租赁服务模式中,租赁平台是顾客实施产品租赁行为的渠道,也是制造商与顾客沟通的触点。租赁平台可以是制造商延伸平台(如卡特彼勒通过其全球代理商实现租赁服务)或者第三方租赁平台(如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租赁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产业链的连接和协调,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等技术,对生产环境中的产品信息以及市场环境中的需求信息进行匹配。一方面能够帮助生产环境中的制造商了解顾客需求,并对租赁期间的产品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顾客提供及时、高质的租赁服务;另一方面,顾客可以深入了解产品信息,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租赁服务方案。

从生产环境的角度,模式2由制造商提供产品租赁服务,模块供应商提供租赁期间的模块服务。对制造商和模块供应商而言,租赁平台可以看作是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一种营销载体,不管租赁平台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还是经营性租赁方式,都对制造商的产品营销起到了推动作用。租赁平台是产品在模块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三者间流通的枢纽,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资源和运营基础。这是因为模式2由模块供应商向顾客提供专业化模块维修服务,而每个产品设备都是由不同的产品模块组成。当不同的模块同时需要维修、更换等服务时,串行作业必然会影响服务效率,这中间涉及各个模块供应商之间的协调。此时,租赁平台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整个租赁服务运行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促进各方协同完成目标。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顾客进行产品租赁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通过设备使用创造价值。顾客可以通过多种租赁方式获得产品的使用权,当租赁平台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时,顾客可以通过金融服务解决其资金紧张与设备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帮助顾客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不论是经营性租赁还是融资租赁,顾客采用租赁的方式获得产品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限,能够规避设备折旧风险。对顾客而言,租赁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生产环境的产品信息透明化,能够帮助顾客获得更满意的租赁方案。

(2)对产业链的价值影响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证工业生产过程、促进工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支持性服务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途径。如果将产品生命周期粗略地分为生产阶段和流通阶段,制造业+租赁服务模式增加了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时间比例,缩短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留时间。

卡特彼勒租赁店和GE航空的成功为制造业租赁模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启发,这说明租赁服务业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租赁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获得更高的价值增值点,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加速转变。

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案例分析

制造商+租赁模式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体现,按需使用、按时收费的服务方式不仅为无力购买和维护大型装备的中小型企业带来机遇,也有助于制造企业充分利用和配置相关设备资源。创新服务提供模式、组织模式以促进制造商+租赁模式发挥优势,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

1.制造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案例

由于技术壁垒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限制,虽然由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平台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仍被很多领域采用,典型案例是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和美国卡特彼勒租赁店为例,简要分析采用传统模式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企业运营情况。

(1)案例1: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源租赁)是中国起重机械租赁行业的龙头企业,专业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能源工程等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业务,向顾客提供从工程机械设备进场、安装、现场使用培训、设备维修到设备离场的综合工程设备租赁服务方案,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等国内省市以及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外地区拥有20家资质子公司和3家海外公司。

庞源租赁除拥有经营管理部、生产运营管理部,还专门设置了教培中心、安全督察部和技术研发部,负责不同施工技术方案、不同环境下设备安拆、维修及安全技术的革新。庞源租赁属于第三方租赁平台,该平台首先向制造商购买一定数量的各型号平臂、平头、动臂塔机等相关工程机械设备,然后将购买的工程设备租赁给不同顾客并提供租赁期内的设备安装、使用指导、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修等服务,向顾客收取设备租赁费用获得盈利。庞源租赁的优势是设备质量以及安全防控,相比于行业整体事故率,庞源租赁的事故率相对较低,这与其安全管理、租赁服务的成本投入有很大关系。

(2)案例2:美国卡特彼勒租赁店

卡特彼勒公司成立于1925年,是工程机械、矿山设备、燃气发动机等设备的世界知名生产厂家。1997年,卡特彼勒成立了“卡特彼勒租赁店”,并将其作为卡特彼勒的附属品牌,通过卡特彼勒代理商向顾客提供卡特彼勒生产的工程机械以及其他联盟产品的租赁服务。目前,卡特彼勒在全球拥有约1600家租赁店,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租赁网络(刘建华,2014)。

卡特彼勒租赁店为满足顾客需求,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并配备高效率的服务团队负责设备租赁期内的维护、维修、零配件更换、设备救援以及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快速、高效的一站式租赁服务体系。同时,卡特彼勒通过全球租赁店回收二手设备,对二手设备再制造后输送至各租赁店,既能降低成本、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设备以满足顾客需求。卡特彼勒租赁店属于卡特彼勒制造商延伸形成的工程设备租赁平台,相比于第三方租赁平台,有卡特彼勒公司为其输血,在设备质量、设备维修、技术支持以及服务响应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卡特彼勒租赁系统中,制造商实际上主导着设备生产、租赁、维修和技术服务、再制造等设备流通全过程,制造商通过销售、租赁等服务链与终端顾客连接,且通过服务外包、生产外包与上游模块供应商联系,是制造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的典型案例。

2.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案例

目前,由制造商或第三方租赁平台提供模块服务的制造业+租赁服务模式占主要比重,模块供应商提供租赁模块服务的应用较少,比较典型的案例是飞机维修行业。飞机维修对航空运输业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飞机制造对精密、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维修成本高昂是飞机维修领域的显著特点。根据维修对象的不同,可将飞机维修分为发动机维修、机体维修、机载设备维修和航线维修,其中,发动机维修占整个飞机维修的主导地位,其维修支出约占全部飞机维修市场支出的40%左右(梁泰鹏,2018)。通过分析我国飞机维修现状以及国外著名发动机制造厂商GE航空集团,有助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由模块服务商提供模块租赁服务模式。

(1)案例3:我国飞机维修现状

我国飞机维修较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飞机维修以民航飞机维修为主。目前,我国飞机维修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在精密度高、工程设计能力要求高的维修项目以及飞机关键部件的维修中缺乏维修能力。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逐步允许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入飞机维修领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飞机维修能力提升,出现了一批实力型飞机维修企业。

由于维修能力的限制,根据《2018年中国航空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统计,在整个飞机维修市场份额中,我国每年仍有65%左右的飞机维修需要送到国外修理。这65%的维修项目主要送往国外OEM厂商进行维修,我国飞机维修行业主要由OEM厂商、民航企业投资的维修企业和第三方机械维修企业三方面组成。其中,OEM厂商概况如表1所示。

公司名称基本情况
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驾驶舱飞行操控系统、电子仪表系统、机舱电子系统等航空机载设备产品
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通信导航系统、气象雷达系统等航空机载设备产品
美国派克公司(Parker Hannifin)液压、燃油、飞行操控等航空产品
表1  OEM厂商概况

从我国飞机维修领域的现状来看,核心项目的维修主要是依靠OEM厂商,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核心模块的维修对维修能力、维修工具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维修成本高。模块供应商是这些核心模块的制造者和生产者,对其模块维修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总体而言,由模块供应商提供模块服务的情况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需要具备强有力的产业链协调管理能力。

(2)案例4:GE航空集团

GE航空集团是世界领先的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商,也是飞机航空领域电子、机械集成系统的领先供应商。GE在航空领域获得多个“第一”: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自动驾驶仪、美国第一台喷气式飞机发动机。GE不断推出发动机产品,其发动机创新和生产经验成熟,在发动机先进技术、知识产权、高级人才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为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发动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GE航空推出了维修服务品牌TrueChoice,致力于为使用其发动机产品的飞机租赁公司、飞机运营商等提供售后服务。根据蓝楠(2016)的研究,TrueChoice维修服务体系如表2所示。

产品服务选项服务内容
TrueChoice 飞行小时协议提供大修、现场紧急支援、零部件维修、技术升级、发动机租赁和诊断等服务
TrueChoice 大修协议 可根据单台发动机或整机对返厂大修目标、经济性等定制“工时+材料”大修工作包
TrueChoice 材料协议 提供OEM新旧零部件、先进袭击技术和技术服务
TrueChoice 产权转移协议 为短期运营定制的服务,包括短期残余可用生命的发动机租赁、零部件回购,也可为顾客定制最符合其机队规划的发动机送修工作范围等
表2  TrueChoice维修服务体系
资料来源:蓝楠,2016

相对于第三方维修企业,OEM所提供的“原厂质量保证”维修服务更具备专业的技术优势、较低的维修风险。实际上,由于技术壁垒,除GE航空外,大多数的飞机发动机维修服务均由OEM厂商提供。以V2500发动机为例,使用V2500-A5发动机的顾客中有70%与OEM签订长期服务协议,V2500 SelectOne发动机中这一比例达到90%(梁泰鹏,2018)。由此可见,在飞机维修领域内由模块供应商而不是产品制造商提供模块服务相对成熟,对于探索创新制造业+租赁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是制造业与租赁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下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以产品使用权转移满足供给方的利润收益需求和需求方的产品使用需求,制造商通过对产品租赁期间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创新,能够充分利用优势、弥补短板,更有效地开拓市场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林度,刘丽萍,任雪杰,邱华清.2021.“全产业链脉动”:制造业服务化[M]. 科学出版社.

[2]怀特克拉克集团.2021.2021世界租赁年报[EB/OL]. [2021-03-08]. http://www.gleasingforum.com/h-nd-3478.html.

[3]李刚,陈利军,陈倩,等.2009.经营租赁的真实动机——基于东方航空公司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S1):121-128+134.

[4]许琳.2013.生产者责任延伸视角的再制造的生产决策与租赁渠道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庞源租赁官方网站.2020. [EB/OL]. [2020-09-01]. http://www.pangyuan.com/.

[6]刘建华.2014.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探讨——以卡特彼勒租赁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9):13-15.

[7]梁泰鹏.2018.基于模块化的制造商产品服务渠道优化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智研咨询.2018.2018年中国航空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EB/OL]. [2020-09-01].

[9]蓝楠.2016.TrueChoice:重新定义GE航空发动机售后服务体系[J].航空维修与工程,(6):18-19.

【声明】本文由 林度空间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林度空间. 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制造商+租赁服务模式. 思谋网. //www.zilicai.com/view/7555.
林度空间的头像林度空间专栏作者

相关阅读

Baidu
map